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7課 多彩的風景
色彩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點是幫助學生明確并建立色彩空間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間前后產生的色彩差異,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間前后產生色相、純度、明度的對比強度。另一點則是培養學生觀察與繪制色彩的比較習慣,即畫面任何一塊色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反復比較其在畫面特定空間類似色彩的關系后確認的。
根據色彩的空間位置,有針對性地提取幾塊圖片局部的色彩,獲得更為具體的資料進行參照,更細致地分析理解色彩關系,理解畫面由不同色相、明暗、冷暖關系的色彩組合而成。歸納整幅圖片的色彩傾向,分析色彩的對比關系和特點。
隨著分析的深入,教師引導學生逐步轉向對寫實繪畫作品的欣賞。同樣,從對畫面整體的感受入手,描述對作品表現出的情緒、色彩和畫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選取局部色彩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純度的變化和筆觸的運用,講解自己對作品主題的認識。教學中不可忽視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云》兩幅作品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了不同的情緒。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作品:
1、說出畫面的色彩傾向;(色調)
2、 歸納兩個不同色相,比較面積的大小;(整體的對比關系)
3、分析色彩對比所產生的感覺,如強烈、柔和、平靜、明快、沉悶等;(明暗關系、冷暖關系)
4、 聯系題材內容,描述自己對圖片的色彩感受,理解圖片所表現的主題。
畫一幅小的色彩稿,嘗試把歸納出的結果表現在紙上。對畫稿不作過高的要求,參照課本圖片或選擇局部,或自己設計一個簡單的景物,用較整體的大塊顏色概括完成。
這一課時結束的時候,可以布置一篇以某時某地的風景為題的小短文,如《城市的早晨》、《雨后鄉村》等,讓學生在課后觀察自然景色,描寫自然風光和自己的心情。
繪畫表現的教學活動單獨安排一個課時,采用模仿或寫生的方法完成一幅風景畫。教材上選用了一幅平面造型的繪畫作品《橋》作為范例,考慮到適合學生繪畫的技能水平,根據從整體到局部的繪畫步驟進行模仿,首先按照畫面的整體色調鋪底色,然后逐步深入刻畫,直到畫面呈現出豐富的色彩效果。也可以鼓勵有繪畫基礎的學生,利用作品的構圖改變畫面色彩,表現陽光下的效果。
四、教學選擇
“活動一”的學習內容可以脫離資料圖片,直接在自然環境中借助自然景物為研究對象展開討論。或許這樣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一些地處偏遠的學校,或許電教設備的條件比較差些,但是學校附近的自然景色卻往往是城市學校難以比擬的。因此,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在大自然中直接引導學生觀察自然中的色彩現象,是一種遠遠勝過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的教學選擇。
對于城市里的學生,戶外寫生的條件或許沒有自然風光的優勢,但是,校園內建筑為主的風景同樣是很美的。操場四周同樣可以成為戶外寫生的理想場地。尤其對于初次嘗試以寫實方法來表現色彩變化時,相對選取的場景越小,就越易于找出景物的色彩關系。
本課的核心是落實在對色彩的觀察方法與表現技能上,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感受色彩與情感主題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能夠站在更高的起點上認識色彩在藝術表現中的作用。但是,在教學處理中不宜過分強調情感主題的升華,本末倒置,從而忽視了對教學核心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