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Photoshop》說課稿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理論表明,課前有針對性的指導非常有助于發揮后續學習的主動性。網絡在同一時刻成為不同學生的特別輔導老師,實現了班級授課中的個別化學習。
學生完成必要的知識準備后,就可以進入“他山之石”進行自主學習了。
四、他山之石——自學輔導階段
該欄目提供了課前展示的幾幅圖片的制作方法、制作素材和原文件等。教師根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思想,選擇學生最感興趣的一例進行學法指導,其余的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建構知識體系。而教師究竟講哪一例,是由學生通過網絡投票決定的。
“自助課堂”中的“點歌臺”專門用來調查不同群體的學習興趣。在初始狀態,每個選項的人氣指數均為0。若有人通過網上投票表示對某個教程感興趣,查看結果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如果再有人投票選擇別的教程,結果馬上又有新的變化產生。
這個調查工具使教師在選擇教學策略時更加尊重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好地發揮創造的原動力。
學法指導階段的電子板書是這樣設計的(演示)。
五、自助課堂,創作電子電子作品
在正確學法的指導下,學生進入第五個環節──自助課堂,他們從網上自選學習目標,自定學習策略。無論是模仿還是創造,都在完成電子作品的過程中主動建構出圖層應用的知識體系。當學生們擁有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他們就可以進入到課堂的第六個環節──“魅力比拼”,通過相互評價與討論進行協作學習。
六、魅力比拼、協作學習
學習者可以利用“上傳作品”功能,將自己的習作上傳到服務器。若上傳成功,作品就會出現在瀏覽列表里。同在網上的學習者可以針對其作品的智慧、創意、視覺沖擊力等進行品評。每個學習者都可以查看評價結果,在與集體評價的比較中檢查自身評價的信度和效度,還可以在“說你說我”中發表自己的建議,并從眾人的發言中學到更多東西。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一些學生上傳的作品。
七、布置作業
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布置作業,教師可以指出,不管這節課中學生的習作得到怎樣的評價,通過網絡進行學習、討論,大家都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這節課,同學們只是使用了老師提供的教程,其實internet是個信息的海洋,同學們回去可以搜索一些有關photoshop的網站和教程,然后推薦到“共建課堂”中。下次課使用同學們提供的資源進行學習。
可以說,課堂內的活動到這里已經基本完成了。如果學生覺得意猶未盡,還可以在網上預約時間,課后和老師、同學繼續討論。
總的來說,本節課有四個明顯的教學特點:
1.學生在課堂中占主體地位;
2.網絡成為輔助學習的主要認知工具和組織課堂活動的基本平臺;
3.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習資料的提供者和學習過程的組織者;
4.由于大部分環節是在網絡環境中實現,所以該課程同樣適用于遠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