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放歌
(一)教學內容:
1唱歌:《青藏高原》《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欣賞:《拉薩謠》《清涼的泉水》《天堂》《嘎達梅林》。
(二)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教學用具等。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并能熟練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用語言描述自己聽后對
歌曲演唱的力度度、情緒、意境等方面的感想體會。
2.通過欣賞《拉薩謠》、《清涼的泉水》《天堂》《嘎達梅林》、以及
詩詞的意境美,了解不同體裁形式的作品的不同表現手法。
3.通過欣賞歌曲《拉薩謠》《嘎達梅林》,了解民族五聲調式。
4.通過欣賞和演唱不同藝術形式的與草原有關的音樂作品,感受音樂及相關文化藝術在塑造草原題材時的審美特征。
3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唱歌《青藏高原》、欣賞《拉薩謠》《清涼的泉水》。
第二課時 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天堂》《嘎達梅林》。 主要是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內容
目標
時間安排
教 學 內 容、 過 程 安 排
(包括德育滲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法指導等)
分析、評價、
反思、體會
第一課
一.教學內容:
1.歌曲《青藏高原》。
2.欣賞《拉薩謠》《清涼的泉水》。
二.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設備,三角鐵,小鈴鼓等。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青藏高原》,有感情地演唱,體會歌曲的內在情感。能
用三角鐵、小鈴鼓等打擊樂為歌曲適當伴奏。并勇敢地參與即興
表演。
2通過欣賞樂曲《拉薩謠》,了解中國民族調式:五聲調式以及樂曲
所體現的音樂風格。
四.教學過程:
1.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錄音,請學生仔細聆聽后用語言描述
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2.隨錄音哼唱歌曲,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學生討論:對剛才聽到的歌曲進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
緒是什么樣的?歌曲的速度?歌曲演唱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注意
歌曲的調號,反復記號,變化音記號以及變換拍子等等。
4.第二遍播放歌曲錄音(或教師范唱),結合討論的問題再次聆
聽,提示注意變化音及變換拍子,進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
演唱情緒。
5.學生聽錄音學唱(或跟琴學唱)《青藏高原》,邊唱邊體會歌曲
的意境,注意輕聲哼唱。
6.學生仔細觀察,找一找、議一議、談一談,簡單分析歌曲的特
點。讓學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樂段的音有什么變化和特
點,這些手段都是為表達歌曲意境、情感服務的。
7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進一步練唱歌曲,直到熟練演唱。
按照教材要求,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
8.將學生分成兩組,比一比哪個組演唱的聲音洪亮,情緒飽滿,音
高節奏準確。
9.學生討論:這首歌曲還可以采取那些演唱形式?(演唱形式可
采用獨唱、齊唱、領唱等,還可以由學生自主設計其他方式進行
表演。)
內容
教學準備
目標
本課切入點是最重要的環節。
以草原的故事或用詩句圖片音樂等為教學切入點,盡量做到讓學生參與介紹。教師給予鼓勵補充。
實踐參與演唱加深印象。
力度記號由學生回答講解,錯了糾正效果更好。本首曲子最的難點是變換拍子,如何解決?教師要
引導提示學生自己注意并解決。
聆聽、欣賞。
教師引導、提示。
教 學 內 容、 過 程 安 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