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的36種習慣
父親如此當著孩子的面侮辱自己的妻子,而且不顧有外人在場,孩子怎么可能講禮貌呢?班主任老師非常憤怒,當著孩子,批評了他的父親,這位父親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后來學會了尊重妻子,不講粗話。這個孩子也越來越禮貌了。
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說臟話時,要找出孩子說臟話的“根源”,盡量讓孩子遠離或少接觸那種不良的環(huán)境。比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限制孩子與經(jīng)常說臟話的同學來往;也可以和教師取得聯(lián)系,借助老師的力量促進其他孩子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習慣;還可以和孩子同學的父母取得聯(lián)系,一起幫助孩子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建議三:培養(yǎng)孩子注重個人禮儀。
父母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向孩子強調(diào)注重個人禮儀的重要性,父母應該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yǎng)孩子注重個人禮儀。
1.儀容儀表
教育孩子保持儀容儀表的整潔,要把臉、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凈凈;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注意口腔衛(wèi)生;經(jīng)常洗澡,保證身體沒有異味;衣著要干凈、整潔、合體。
2.行為舉止
目標就是“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主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tài)、動作方面提出要求。優(yōu)美的站立姿態(tài)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無精打采、聳肩、塌腰,千萬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擺動,步速適中,防止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3.表情神態(tài)
教育孩子表現(xiàn)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與人交往要面帶自然微笑,千萬不要出現(xiàn)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習慣動作。
4.言談措辭
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系”等。要求孩子做到態(tài)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語言,簡潔得體,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啰嗦重復。
父母向孩子強調(diào)文明禮貌的常識時,不要用教訓、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同時,父母還要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若出現(xiàn)互相擠撞,不要惡言惡語,要抱理解、寬容態(tài)度;要求孩子做到行為文明,如,和人見面時主動打招呼、和別人說話時專心、愛護公共環(huán)境、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
建議四:要求孩子禮貌待客。
每個家庭都會有客人來。父母要試著讓孩子學會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注重禮貌待客。
在這方面,我國近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豐子愷先生的做法非常值得一提。
豐子愷先生有個兒子叫豐陳寶。豐陳寶小時候特別怕生人,在客人面前顯得不太禮貌。有一次,豐子愷先生到上海為開明書店趕一項編輯工作,把十三四歲的小陳寶也帶了去,想讓小陳寶幫著抄抄寫寫。有一天,來了一個小陳寶不認識的客人,這位客人同豐子愷先生談了好長時間,小陳寶一直沒有與客人去打招呼。客人與豐子愷先生談完后,就過來與小陳寶打招呼、告別。這下小陳寶可愣住了,他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