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降水和干濕地區
教學目標
1.閱讀有關圖像,知道我國降水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布特點,記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線的分布。
2.知道季風的概念、特點,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布以及我國的干濕地區。
3.理解季風與我國降水空間和時間分布的關系,培養學生空間想像力和分析能力。4.滲透熱愛祖國的教育和辯證法的教育。
教學重點
1.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
2.理解我國降水時空分布的成因!
教學難點
理解我國降水時間分布的成因。
教學媒體
自制多媒體計算機軟件、“中國年降水量”掛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溫差別很大。不僅如此,我國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懸殊。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我國降水的特征。
【板書】第三節降水和干濕地區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黃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提問】為什么這些民居有如此大差異,這與當地降水有何關系?
【講授】要了解這些,離不了“中國年降水量圖”(出示地圖)。
【提問】同學們注意觀察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線的位置。然后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這三條等降水量線所在地區的居民,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一下當地的降水特點以及降水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學生討論,準備表演。
【提問】(1)請三位同學分別表演。
(2)請同學總結我國降水的地區分布規律。
【板書】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區分布不均:東多西少,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減少
【講授】我國降水量在空間分布上不均,在時間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爾濱、北京、上海、廣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狀圖。
【啟發提問】請注意老師出示城市的順序,它們的降水在季節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特點?教師指導讀圖,學生討論、回答。
【總結】我國降水量在時間分布上也不均勻,南北方差異較大,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
【板書】2.降水時間分布不均勻(季節不均,集中于夏秋季節
【講授】這是一年內降水的分布特點,那么不同的年份間又怎樣呢?
【出示投影片】“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際變化曲線圖”(見教參)。
【總結板書】年際不均
【啟發提問】為什么降水會形成這樣的時空分布規律呢?
【講授】在我國東部地區,各地雨季開始和結束的遲早,主要是由夏季風的進退所決定的。
因此說,降水的分布與季風有很大的關系。
【板書】二、季風活動及其對降水的影響
【講授】什么是季風?顧名思義,與什么有關?(季節)聯系生活實際冬、夏各刮什么風?
【板書】1.季風的概念
【講授】冬天盛行的風叫冬季風,夏天盛行的風叫夏季風。
【計算機顯示】冬、夏季風的動態演示。
【總結板書】2.
【提問】從剛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風并沒有影響到整個中國,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
【計算機演示】夏季風被一系列山脈阻擋。
【講授】夏季風經過長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擋,只好望山興嘆,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風的活動范圍局限于我國東部、東南部地區。人們根據夏季風活動的范圍,把它能到達的地區叫做季風區;無法到達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屏幕顯示季風區界線,并指出玉門】
【講授】唐代詩人王之渙詩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實際就是夏季風。
【板書】3.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提問】請同學能否嘗試解釋降水空間分布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