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第五章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第一節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實施資源區域調配的原因
2.理解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教學重點:
1.了解實施資源區域調配的原因
2.理解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教學難點: 掌握結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學方法:比較法、圖示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概況
1.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1)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是很不均勻的,存在著明顯的資源富集區和資源貧乏區。且自然資源依在區域之間一般不具有流動性。
(2)區域間的發展水平不平衡,各區域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該區域所賦存的自然資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區域可能自然資源的賦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區域可能自然資源的賦存量多。
2.我國在實現資源的跨區域調配的大型工程
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北煤南運等
天然氣開發建設
主干管道建設
東部用戶管網建設
二、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典例——西氣東輸工程
(xx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xx年實現全線貫通)
1.基礎:新疆天然氣資源
2.目標市場:長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向東經過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最終到達上海,全長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結合、配套建設進行,主干管道輸氣規模設計為年輸商品氣120億立方米。
三、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如圖5.2所示)
——使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自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從而影響了各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1)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貧乏,使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擁有我國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費量很大。但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卻是能源資源極度貧乏的地區,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區外供給。
(2)西部地區因經濟水平的限制,使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
新疆的能源資源非常豐富,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資源量就占全國天然氣總資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邊省區對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改變過分依賴煤炭的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具有清潔能源優勢的天然氣比重。
(1)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現狀——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2)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帶來的問題:
①可吸入顆粒物的主要來源之一
②造成我國酸雨影響范圍大、危害嚴重(∵燃煤排入大氣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燒的廢渣都會造成環境污染
④長期以來北煤南運還給我國的鐵路和公路運輸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3)煤炭和天然氣作為能源的特點比較
煤 炭 天然氣
優點 ①開采成本低②儲存、運輸方便③價格便宜 ①清潔②使用方便③燃燒效率高④比較價格低
缺點
①使用不方便②燃燒效率低
③廢氣、廢渣排放量大 ①開采、儲運難度大②技術要求高③投資大、回收周期長
思考
1.從世界范圍看,天然氣的大規模開發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點撥:從天然氣的開采、儲運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2.發達國家在大規模開發天然氣之后,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穩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