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3
③從改革的作用和效果看:因為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內部階級力量的差異,其效果是不同的。魏國的變法效果較為顯著,迅速崛起,成為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總起來看,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擊了奴隸主貴族,使新興地主階級的地位得到強化,為日后秦帝國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六.課后習題點撥
解析與探究提示: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春秋戰國時期,權力下移,“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分封制趨于瓦解。
當時的社會處在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大變革時期。
有利于新興地主參與政權,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
自我測評解答:
1.面臨著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社會轉型。爭霸各國以富國強兵為目的。
2.從發生時間看:管仲改革發生在春秋前期,李悝變法發生在戰國前期。
從變法內容看:相同之處都采取了加速井田制瓦解的經濟措施,不同之處是管仲改革未觸及世卿世祿制,而李悝提出“選賢任能,賞罰分明”政策,大大削弱了舊貴族的特權。
從變法成效看:管仲改革使齊國在爭霸中率先成為中原霸主,李悝變法不僅增強了魏國國力,使魏國迅速崛起,成為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而且還有效地打擊了舊制度。
3.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貴族的統治秩序,使新興地主階層的地位得以強化,為日后秦帝國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更加徹底,觸及到上層建筑,改變了世卿世祿制。
七.同步反饋訓練
一、選擇題:
1.東周開始于
a.公元前770年 b.公元前720年 c.公元前475年 d.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的表現不包括
a.周王室轄區縮小 b.周王室財政緊張c.“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d.“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3.春秋時有的諸侯國打出“尊王攘夷”旗號的目的是
a.維護周王權威 b.抵御少數民族侵擾 c.討伐弱小諸侯國 d.壯大自身力量
4.春秋時期,井田制逐漸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鐵器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的增多 c.各國的賦稅改革 d.新興地主階層的壯大
5.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直接目的是
a.廢除舊貴族的特權 b. 提高新興地主的地位 c.推進土地私有化 d. 實現富國強兵
6.對春秋時期管仲改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實行“相地而衰征” b.廢除世卿世祿 c.增加了國家賦稅收入 d.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7.戰國時期最早進行改革的是
a.齊國 b.趙國 c.魏國 d.韓國
8.主持制定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完整的法典《法經》的是
a.管仲 b.李悝 c.吳起 d.西門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