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3
18.(知能點2)制定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完整的法典——《法經》的是( )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吳起
二、非選擇題:
1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賦(以田出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不對。私于冉有曰:“求來,汝不聞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按照勞動力的強弱征收土地稅),而砥其遠邇(砥:平。遠邇:遠近)……先王以為足。若子季孫欲其法也,則有周公之籍(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則茍(急)而賦,又何訪焉!”
——《國語•魯語下》
材料二 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對曰:“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
——《國語•齊語》
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孔子的觀點。
仍主張按照勞動力的強弱征收土地稅。
(2)材料二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張?
“相地而衰征”。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賦稅形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地租形態從勞役地租向實物地租的過渡。其根本原因是春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產力。
20.戰國時期,魏文侯變法開啟了大變法運動的序幕。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李悝在魏國采取的變法措施。
提出“選賢任能,賞罰分明”的基本國策,提出“盡地力”的農業政策,制定《法經》,創建“武卒”。
(2)戰國大變法運動比春秋改革更加徹底,主要體現在哪一措施上?導致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變世卿世祿制。到戰國時期隨著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新興地主階層日益壯大,他們要求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發展地主經濟。
(3)戰國大變法運動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貴族的統治秩序,使新興地主階層的地位得以強化,為日后秦帝國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21.春秋戰國時期,各諸候國實施變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春秋戰國時期除商鞅變法外,還有哪些國家進行的變法改革影響比較大?
①春秋戰國時期限,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經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確立,進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關系,引起了階級關系的變化。新興地主和自耕農出現。新興地主和自耕農要求打破束縛,進一步解放生產力。而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會引起上層建筑的變革。因此,變法改革的基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春秋時期著名的有齊國的管仲改革和魯國的改革。齊國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實質上承認了私人對土地的所有權。魯國實行了“初稅畝”,公開承認了土地私有權。戰國時期,李悝、吳起在魏國主持變法,實行“盡地力之教”、制定《法經》。魏國在戰國諸雄中率先強盛起來。
22.在評價春秋爭霸戰爭時,有人說:“春秋無義戰”;有的人引用列寧的一段話作評:“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戰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痛苦,但它們仍然是進步的戰爭,它們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加速地破壞極端有害和反動的制度。”聯系春秋爭霸戰爭的史實,評述以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