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二單元復習提綱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只有這樣,世界文化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
4. 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和手段
①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文化活動。
②主要手段:大眾傳媒。
5.文化傳播手段的發展
①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
②大眾傳媒出現的標志:印刷媒體的推廣
③大眾傳媒的形式: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
④大眾傳媒的特點和作用: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的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
6. 為什么要推動和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②加強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進世界各國對我國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國文化的影響力,增強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和綜合國力,有利于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
③加強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促進我國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④加強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促進中外經濟政治交流與合作,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7.如何推動和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推動和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傳播的措施)
①推動和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充分利用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和大眾傳媒等途徑和方式進行交流。
②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我們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③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不斷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⑤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與“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兩種錯誤傾向。
8.如何正確認識傳統文化?
①含義: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②傳統文化的繼承性的表現:傳統習俗的繼承,傳統文藝的繼承,傳統建筑的繼承,傳統思想的繼承。(把握各自地位和影響,參見學案33頁提示點撥1)
③特點:
a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b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
c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④辨證地認識傳統文化的作用。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