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期末復習教案:世界近代史復習教案人教版
——據《世界近代史》
請回答:
根據材料歸納英國最先開始工業革命的優越條件有哪些?(4分)后來對科學技術的態度有何變化?(2分)請指出導致兩種態度的原因、影響。(18分)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認識?(6分)
32.閱讀與思考
日本政府……和英國政府就英日同盟的目標之一……——鞏固與維護東亞地區普遍和平——決定和英國共同采取有關的必要措施……通知德國政府如下:
(1)全部德國軍艦應立即從日本與中國鄰近海面撤出。凡不能撤出的船舶應解除武裝。
(2)德國政府應在19xx年9月16日以前,將全部膠州租借地無條件地和無補償地移交日本當局,以便歸還中國。
……如果在本月23日,星期日正午以前,得不到德國政府無條件接受上述建議的答復,日本政府就采取它所認為必要的行動。
——日本致德國的最后通牒
(19xx年8月15日)
依據以上材料和你了解的歷史情況,請回答:
(1)日本準備向德國宣戰的目的,是為了把中國的膠州灣“歸還中國”嗎?(4分)
(2)你還了解哪些與上述中國山東總是有關的歷史事件?請簡要列舉。(6分)
高二年級(上)期末歷史測試答案
選擇題:(共30題,每小題2分)
31.(30分)(1)條件:地處當時世界經濟中心;國內政局安定;自由開放,招攬人才;政府重視科學技術的轉化應用。(4分)(2)變化:由重視、積極提倡、采用新技術到保守、抵制新技術的推廣應用。(2分)(3)積極利用的原因:18世紀中期,英國是世界是最大的殖民國家,國內外市場擴大,工場手工業生產不能滿足消費需要,資產階級迫切需要在生產技術上得到改進,以增加商品生產,獲取巨額利潤。(6分)影響:促使英國機器大生產取代了工場手工業;完成了工業革命;1840年,英國成為第一個工業國家;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19世紀中期,工業產量超過美、德、法三國總和,處世界工廠的壟斷地位。(3分) (4)不愿用的原因:19世紀晚期,英國擁有廣大的殖民地,掌握了廣大的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廉價勞動力,在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資本家也能獲得巨大的利潤,寧愿把大量資本輸出國外榨取高額利潤。(6分)影響:導致英國企業設備陳舊,技術落后。到19世紀末,英國經濟發展速度緩慢,被后起的美國、德國趕上、超過,居世界第三位,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壟斷地位。(4分)(5)認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振興繁榮,根本在科技,科技立國是必由之路:科技競爭是人才競爭;科技沒有國界,抓住機遇,重視吸收和轉化人類優秀科技成果;政治穩定是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優越的條件在一定的情況下會成為影響的包袱;一個國家或民族必須有進取精神,否則將難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