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期末復習教案:世界近代史復習教案人教版
(2)結果
通過19世紀的改革和革命、俄、日、德、意一系列國家進入資本主義時代,英、法、美等原有資本主義國家也變革了不適應工業資本主義時代的上層建筑,70年代初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得以確立。與封建主義勢力相比,資本主義勢力已占據了明顯的優勢。
3.資本主義政治模式基本定型(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兩種政治模式及其成因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各主要發達國家跨進了工業社會。工業的大發展和壟斷集團的形成改變著社會階級結構,分化組合成各種利益群體,人的素質、公民意識明顯提高。因此,國家的協調職能加強,在政治上必須推行更加民主化的政策。于是公民參與、政黨政治、議會民主、自由競選、勝者掌權這樣一種政治上的模式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成型了。但是,從美、德、英、法、俄、日這6個當時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來看,形成政治民主化模式的,只有美、英、法3國,而德、俄、日3國則采取了專制主義的手段來協調社會矛盾和穩定政局。之所以造成這種不同,原因是美、英、法都是經由資產階級革命而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對舊制度、舊傳統的沖擊和改造較為徹底;而德、俄、日都是經由改革進入近代社會的,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并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
(2)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的形成
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后,由于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必然改變主要大國間實力的對比,從而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在這一背景下,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以德國為核心的同盟國和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及其擴軍備戰,終于把人類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三)民族解放運動與社會主義的曲折發展
1.民族解放運動
(1)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洲出現民族獨立運動高潮;美國與拉美結局不同。
(2)19世紀中期,亞洲出現革命風暴:仍屬于舊式的農民戰爭。
(3)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發展不平衡,亞洲、拉美出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中中國與墨西哥成果突出),印度出現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運動,而非洲仍多屬于舊式的武裝斗爭。
2.社會主義的曲折發展
(1)19世紀中期社會主義運動成為歷史潮流:①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②第一國際與巴黎公社。
(2)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的社會主義運動:①特點是以經濟斗爭、合法斗爭為主,組織性大為加強;②布爾什維克黨成立和列寧主義誕生是突出成果。
(四)國際關系的演變
1. 英國殖民霸權地位的確立(16世紀-18世紀中期)
(1)焦點:西歐國家爭奪殖民霸權。
(2)表現: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588),三次英荷戰爭(1652-1674)打敗荷蘭,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打敗法國,18世紀中期英國確立世界殖民霸權。
2. 維也納體系與英國霸權地位的鞏固(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
(1)拿破侖與反法同盟的戰爭:法國的崛起威脅英國霸權,從18世紀末起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18xx年拿破倉帝國覆亡,法國喪失歐洲霸主地位。
(2)維也納體系:拿破侖帝國覆亡后,由英、俄、普、奧操縱,按歐洲均勢原則與維持歐洲封建統治的宗旨而建立。其瓦解是必然的(潛伏三大矛盾,逆流難持久),經過希臘獨立、法國七月革命、1848年歐洲革命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