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教案
(二)楚辭的魅力
1、楚辭:
(1)產生:公元前4世紀產生于南方楚國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屈原創造
(2)特點:①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帶“兮”字
②句中使用許多楚國方言詞語,在節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更適于表現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
(3) 意義:風騷并稱,對后世文學產生巨大的影響。
(提示:可以從句式、語言、風格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二)偉大的詩人屈原
1、創楚辭
2、主要作品:
①政治抒情長詩《離騷》:文學史上常以“風”(《詩經》)、“騷”或“詩”、“騷”并稱;“騷”與“風”對后世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②組詩《九歌》、《九章》、《天問》等
3、政治抱負:①對內: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舉賢授能,變法圖強,富國強兵;
②對外:力圖實現聯齊抗秦,進而統一中國
(三)諸子散文:
二、兩漢:漢賦的風采
1.賦的藝術特點: 賦,是從騷體詩演變而來的散文和韻文并用的文體。賦繼承了先秦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西漢時期的賦
(1)西漢早期:賈誼的《吊屈原賦》、《鵬鳥賦》等,都借物抒懷,意境深沉;枚乘的《七發》,開漢武帝時代長篇賦之先河。
(2)漢武帝時代:賦的創作走向全盛階段。
①藝術特征:氣勢恢弘、詞藻華美,反映了當時文人氣度的宏闊廣大,時代精神的豪邁勇進,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魯多彩。
②主要代表作: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等。
(3)西漢后期:最著名的賦作家是揚雄。
3.東漢時期的賦
(1)主要賦作家:班固、張衡。
(2)風格變化:東漢后期長篇賦漸少,各種抒情寫物的短篇賦興起,從而擺脫了長篇賦文辭鋪張的弊病,意境更為清新活潑。
三:唐詩:李杜詩篇萬口傳
(一)唐詩繁榮的原因
1、政治:國家統一,國力強盛——物質基礎
2、文化政策:開明、開放的文化政策
3、科舉制度的實行,“以詩取仕”的推動
4、各民族之間,中外之間的文化交流
(二)主要代表人物:
1.“詩仙”李白
(1)風格特點及原因:
①“詩仙”李白以激情與浪漫著稱,其詩風狂放熾烈,是盛唐氣象在文學上的體現;
②他所抒發的“行路難”、“多歧路”的懷才不遇的憤懣,與唐代社會崇尚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時代風氣有關;
③其歌詠祖國的壯美山水,名篇名句迭出,這與當時文人學士漫游天下的風氣有關。
(2)代表作:主要有《將進酒》、《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月下羞酌》、《靜夜思》等
2.“詩圣”杜甫
(1)風格特點:①詩風具有凝重與沉郁,充滿憂患意識和鮮明的人道主義色彩等特點;
②同時還具相嚴整格律、沉郁頓挫的特點。
(2) 原因: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經歷了離亂和漂泊
(3)代表作:《三吏》《三別》《秋興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
四、宋代:詞苑
(1)產生:由民間流行的長短句歌詞發展而來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唐朝在民間已產生,宋朝輝煌
宋代著名詞人:
詞 人 藝 術 成 就 名 篇 名 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