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教案
柳永
以切身的感受、市井風光、清淺的語言乃至口語人詞,用白描的筆法與文人的意趣,鋪敘繪寫。極狀都市繁華和悲歡離合之情,是婉約派的代表。詩作在民間流傳最廣
《雨霖鈴》“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蘇軾
打破了詩與詞的界限,以詞懷古、感舊、記游、說理,使詞表達的內容走向廣闊的社會人生,開拓了詞的境界。其詞清新俊逸,剛健豪放,是豪放派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 《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清照 兩宋之際杰出的婉約派女詞人,其作品蘊涵著對國家興亡的沉痛感慨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辛棄疾 其以高超的藝術功力、強烈的愛國情懷和鮮明的個性風格,成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2.宋詞興盛的原因
① 經濟: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為詞曲的興盛奠定了物質基礎。
② 階級關系:市民階層擴大,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能夠歌唱的詞,更適應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③ 政治:宋朝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詞更能表達作家的思想情感。
( ◆詩、詞、曲的關系)
詩(主要是指絕句和律詩)講究嚴格的格律,句式整齊,對仗工整,用韻規范;詞則句子長短參差,更便于抒發感情和演唱;曲則可莊可諧,可雅可俗,抒情敘事兼長,更為生動活潑。詞、曲都是從詩發展演變來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
五、元曲與市民社會
1.散曲
(1)興起:散曲是金元時期在北方民間流行起來并興盛于元明時代的一種詩歌體裁。它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套數(套曲、散套或大令)兩種主要形式。
(2)特點:
①與詞相比,散曲在音節和用韻上都比較自由,句子長短更為參差,而且可以加襯字,多用方言俗語和當時的新詞,增加了語言的靈活性和通俗性。
②題材廣闊,語言幽默通俗、明快潑辣,形式活潑,描繪生動,手法多樣。
(3)影響:對后來的詩歌與戲曲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元雜劇
(1)藝術特點:元雜劇是融合宋金以來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形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調演唱的,因此又稱北曲或北雜劇。
(2)名家名劇:關漢卿的《感天動地竇娥冤》
(3)興盛原因:①早期市民階層的壯大。②統治階級宴樂的需要。
f、明清小說的人情世界
1.成就:
作品 作者 成書時間 內容特點 體裁特點和價值
《三國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 敘述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塑造了許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最早的長篇章回歷史演義小說
《水滸傳》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寫北宋農民起義,歌頌農民的斗爭精神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
《東周列國》 馮夢龍 明朝 敘述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風云 歷史小說
《封神演義》
許仲琳 明朝 描述商末政治紛亂和武王伐商的歷史故事 神魔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