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迫在眉睫
(三)馮太后和孝文帝:
1、馮太后臨朝聽政:
措施:①頒行班祿制:讓官員按官職大小領取俸祿,嚴懲貪官污吏;
②推行三長制、均田制、租調制等,進一步推進北魏的封建化;
③對孝文帝實施系統的漢化教育(馮太后的最大貢獻):
【備課資料】文明馮太后:
馮淑儀(442~490),北魏文成帝后。文成帝病死,獻文帝即位。丞相乙渾專權,企圖謀反。她組織力量,捕殺乙渾,并臨朝聽政。獻文帝被毒殺后,孝文帝年幼,再次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專權達25年之久。她主政時已開始了以漢化為中心的社會改革,孝文帝第一階段的改革實際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開的,孝文帝改革的偉大歷史功績有一半應該歸屬于這位了不起的巾幗人物。
(更多信息請點擊)
作用:馮太后臨朝聽政,積極推動北魏統治者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并督促孝文帝自幼學習儒家經典,使孝文帝對漢族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對后來的改革有著深刻的影響。
2、孝文帝即位及精通漢文化:
拓跋宏(后改姓元) (467-499),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數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獻文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后獻文帝又禪位于他,改年號為“延興”。時年僅5歲,由馮太后執政。馮太后于490年9月病逝,親政。在位29年,于南征途中病逝,終年33歲。
魏孝文帝四歲即位,掌權的是其祖母馮太后。馮太后出身于漢族,她對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對他實施系統的漢文化教育,親自督促他自幼學習儒家經典,恪守儒家的綱常禮儀,同時指導他閱讀諸子百家的著作和歷史典籍。馮太后對孝文帝管教很嚴,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內侍十天內要匯報一次孝文帝的表現,不匯報則加以責罰。正是在馮太后的精心培養下,孝文帝對漢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對漢族文化傳統、習俗及其深邃豐富的內涵,十分敬佩和仰慕。“《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老》《莊》,尤精釋義。才藻富瞻,好為文章,詩賦銘頌,任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書•高祖記》)這種孜孜不倦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精神,造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對漢文化和漢族發展史的了解及與本民族現狀的比較,孝文帝深刻意識到本民族及政權的落后性,堅定了他改變鮮卑舊俗、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信念。這對他后來推行社會改革影響是深刻的。
【資料回放】據史書記載,北魏孝文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任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書》卷七下《高祖紀》
問:這段文獻記載,反映的是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詣?這些對他以后推行改革有什么影響?
答: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漢族先進文化方面的造詣。孝文帝較好地掌握了漢族先進文化,深刻地認識了漢族文化深邃豐富的內涵,對他按照漢族封建國家的統治經驗和政策進行改革提供了堅實基礎。
★教學小結:
本課主要講述了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含三個主要內容:
為孝文帝改革奠基礎(改革的前提):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后,社會環境較為安定,社會生產發展,民族融合趨勢加強;拓跋珪和拓跋燾在一定程度上學習漢族文化,按照漢族封建政權的統治方式進行統治,開始了封建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