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有人評價洋務運動他因模仿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其主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結果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進步,是零賣的,不是批發的。(只學習器物,不學習制度,思想文化)
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統治。
5、實踐: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6、失敗原因:清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使洋務派“自強”的迷夢破滅,“中體西用”的思想也失去原有的意義。失敗的原因:未從根本上變革封建制度。把西方的先進技術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違背了“生產關系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才能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原理,注定破產。
三、維新變法思想
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上層是如何向西方學習的?維新思想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1、早期維新思想(會考不考)
(1)背景:洋務運動的開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60年代以后。
(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等。
(3)主張
①經濟上:主張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進行商戰
②文化上: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
③政治上: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局限性:一是沒有完整的理論,二是沒有付諸行動。(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
指導學生辨析洋務派與早期維新派的差異。
2、維新變法思想
1、時間:19世紀90年代初。
設問: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動了維新運動的深入發展?
政治:帝國主義侵略加劇、瓜分高潮。
經濟: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思想:早期維新思想的發展。
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臺。
2、代表人物:(資產階級 維新派)
(1)康有為
p70頁歷史縱橫
①活動:
a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
解放后,萬木草堂一度成為一家鎖廠的車間。后來又成為了40戶居民居住的大雜院,住戶在里面修廁所、打墻壁,嚴重破壞了房屋結構,僅墻體破壞就達到了20%,很多建筑部件和文物遭到破壞或遺失。xx年,廣州市投入1300萬元遷出40多戶居民,又投入230多萬進行了全面的修繕,xx年,百年草堂得以“重見天日”, 免費重新向公眾開放。
b撰寫《新學偽經考》。
內容;將封建統治者奉為儒學正統的古文經典斥為偽書。
作用: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統治者扼守祖訓、反對變法的理論基礎。
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毀版。此書遭毀版的原因是什么?借經學之名,行改制之實。
c撰寫《孔子改制考》
內容:宣稱(偏于保守的)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師。
②理論特點:“移花接木”——借助經學的外衣,否定君主專制統治,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③作用:康有為的這些看法,雖都不科學,但卻有力地抨擊了封建頑固勢力。
康有為在上清帝第一書提出,如不變法“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既然是他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什么還要維護清朝統治?有人說康有為是跪著造反的人。他為什么要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因為這樣“既合乎古訓,又適宜詩時局”可以減小維新變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為敢于向封建傳統思想挑戰的精神,及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也暴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充分而導致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