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④評價:思想界之大颶風,火山大噴火。
(2)梁啟超
①活動:發表《變法通議》。
《變法通議》是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前夕撰寫的一組政論文章,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危害和頑固派的因循守舊,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
伸民權、設議院: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變法措施另外還有要重視教育來開啟民智,變革科舉等主張。闡述變法的必要性,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認為變則存,不變則亡(變法圖存)。
(3)嚴復
①活動:發表《天演論》,指出封建君主皆為“大盜竊國“,主張國家屬于人民,王侯將相是人民的公仆。(即民主君仆,主權在民)
《天演論》是嚴復翻譯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這是一本宣傳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通俗小冊子, 在《天演論》問世以后,“天演”、“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新名詞很快充斥報紙刊物,成為最活躍的字眼。胡適的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
3、實踐: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
結果:最終失敗。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定國是詔”詔書,宣布變法。新政從此日開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為止,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除了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所有新政全部都被廢止。
失敗原因:
戊戌變法失敗后,作為主要領導人之一的譚嗣同發出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感慨,請分析他無力回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太過脆弱,封建守舊勢力過于強大。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什么時候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土壤上的資產階級,技術依賴外國,受制與外國;開辦企業,要封建官府批準,自然也向官府妥協。因此對于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缺乏徹底反封建反侵略的勇氣。比如思想上“托古改制”,政治上不敢否定君主專制,經濟上不敢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比如辛亥革命有同盟會,而戊戌變法沒有,他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幻想通過和平合法的手段實現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沒有軍隊。
③脫離廣大人民群眾。資產階級的剝削本性,也害怕人民群眾。比如康有為的《上清帝第五書》中提到:“即無強鄰之逼,揭竿斬木,已可憂危。”脫離群眾就使得他在面臨封建守舊勢力的進攻時不堪一擊。6
④對帝國主義列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列強只想或大在華侵略勢力,不響中國富強,戊戌政變前,維新派向英美日公使祈求支持,結果都落了空
影響:①作用: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維新派著重宣傳“興民權”,大大地提高了全社會的民主意識和參政意識。另外建立社團、興辦學堂、創辦報刊、提倡女學、斷發易服等措施都有助人們擺脫蒙昧,存進人民覺醒。所以有人用“觀念轉變、黃金萬兩”來形容它的影響。
②評價: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提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