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業的曲折發展教案
(3)根據所學的知識,你認為“雙百”方針中的自由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所主張的自由有何不同?
第二展覽館:
材料一:
圖一:焚燒古籍字畫 圖二:破“四舊” 圖三:樣板戲《智取威虎山》
材料二:
1958年9月13日至20日,根據8月北戴河會議搞“大躍進”的精神,中共宣傳部召開了文藝創作座談會,提出要像生產1070萬噸鋼一樣,在文學、電影、印刷、美術、理論研究等方面放“衛星”,文藝要表現社會建設中的共產主義萌發,創作和批評要靠群眾,都要搞群眾運動,掀起了“文藝大躍進”。
探究:
結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現象,說出材料反映了文化藝術領域出現什么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這種歷史現象對我國的文化發展造成了怎樣的消極影響?
第三展覽館:
材料一:
1982年12月6日 首屆“茅盾文學獎”揭曉 “中國電影百年”金雞獎揭曉 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獲得xx年奧運會主辦權
材料二: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宗旨,鄧小平多次強調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鄧小平還強調,“各項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是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的發展方向。鄧小平還指出,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1980年1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們要永遠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是符合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正確的重要方針。
探究:
(1)材料一的照片分別反映了新時期在文藝領域的哪些方面的成就?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這些成就取得對“和諧”社會的創建有何意義?
(2)通過材料二的學習,你認為“二為”方向的實質是什么?“雙百”方針與“二為”方向之間有什么內在的聯系?
步驟二:反思照片的“曲折”,認識文化建設的經驗教訓
思考:
⑴概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文革”結束,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基本線索。
(2)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就科學、文藝工作和政治三者關系和“雙百”方針的貫徹力度等方面來探討建國以來在貫徹“雙百”方針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步驟三:感悟文化建設“曲折”,為防止“曲折”獻策
黨的xx大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文化工作規律的準確把握。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客觀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文化工作的水平,是我們黨在發展壯大過程中的一條基本經驗。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經過長期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工作的方針原則和基本方法,比如,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團結鼓勁,重在建設;堅持充分發揮作協、文聯的作用,鼓勵和支持文藝界人民團體按照自身特點,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堅持尊重文化藝術規律,尊重作家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大力營造多出優秀作品、多出優秀人才的良好環境,等等。實踐證明,這些方針原則和基本方法,是我們黨領導文化工作基本經驗的科學總結,得到廣大作家藝術家的的衷心擁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繼續貫徹好、落實好,并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