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材料二 對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權的地主,在農民向他履行規定的義務的條件下,讓農民長期用他們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規定的義務,在這種過渡下的農民稱為暫時義務農: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農民這樣獲得一定數量的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完全自由的農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農民未能正確理解陛下所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還是希望獲得絕對自由,并完全占有貴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強制及嚴厲手段,才能使農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廳報告》
請回答:
(1)材料一中,亞歷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矛盾心理?
(2)據材料二、三說明這兩種農民在權利方面的區別。
(3)材料三中對農奴法律地位變化的結論是否符合實際?
(4)依據材料四,說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14. 列舉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參考答案
基礎鞏固
1.a 解析:本題中的農奴主貴族認為即便是廢除農奴制,農業照樣會出問題,對廢除農奴制持反對態度,結合本題四選項辨析可知:應是貴族維護農奴制。
2.c 解析: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并非為了發展資本主義,但其改革的客觀效果卻加快了俄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快了俄近代化。之所以醞釀,一是吸取以前的教訓,二是害怕農民暴動,根本上是為了鞏固沙皇統治。
3 . c 解析:本題重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教材中明確表明草原地區由于地廣人稀,勞動力缺乏,地主們同意逐步分給農民土地,但需要農民服勞役。
4.. b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改革內容,農民可以購買一塊份地,但是土地仍然歸屬地主所有。
5. d 解析:①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之一,③“削弱大貴族勢力,收回軍權”與歷史史實不符,②④是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
6. b 解析:農奴制改革推動了俄國社會的進步,主要就是從法律上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
強化提高
7.a 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d項表述不合史實,b項有所夸大,ac兩項正確,比較而言,a符合題意的是項.
8 . b 解析:根據俄國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知,農奴制的存在造成俄國國內市場狹小,自由勞動力缺乏,從而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農奴制的廢除排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障礙,提供了自由勞動力,拓展了國內市場,所以正確答案應為b項。
9. 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其依據在于農奴制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資金和廣闊的市場,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0. d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識圖能力,首先確認此圖為亞歷山大二世,而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的沙皇是尼古拉一世,由此確認d項符合題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