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
(3)主張 宗教儀式;
(4)主張教會應從屬于 ,國家高于教會。
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批判 統治,鼓吹 解放和 自由是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
二、啟蒙運動
1、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主要觀點
(1)孟德斯鳩 著作:《 》
主張:反對 ,倡導天賦人權,提出 的原則。一個國家的權力分為 權、行政權和 權。立法權應屬于人民代表,行政權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選舉產生的臨時機構,司法權則獨立于行政權之外。三者互相 ,而又相互 。
意義:體現了反對 , 的原則,是古代希臘羅馬政治理論的發展,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建立奠定了 。
(2)伏爾泰 著作:《 》
主張:提倡 ,認為自然賦予人類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反對 上的不平等;反對君主專制又贊成 ,倡導君主立憲制。
(3)盧梭 著作:《 》、《 》
主張:人生而自由;倡導“ ”和“ ”說;論述了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理性的作用是有限的,崇尚 ;知識的進步 于人類的幸福。
地位: 之父,啟蒙運動中最激進的思想家。
意義:盧梭的“主權在民”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權,描繪了資產階級 的藍圖,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導,并直接影響了 的建立。
(4)康德 著作:《純粹理性批判》
主張:人生而自由、平等,提出 自由;國家學說:國家應代表 的公意,應當遵循公民 、 和 的原則;不贊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現存統治者;公民劃分思想:把公民劃分為 公民和 公民;永久和平的政治思想:人類最終會走向永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