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變化
2.朝鮮半島的緩和進程
朝鮮半島位于亞洲大陸的東北部,地處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之間的“邊緣地帶”。作為亞洲大陸與日本列島之間的“橋梁”,朝鮮半島具有雙向流通的戰略地位。這種東北亞核心戰略地位,使朝鮮半島成為大國勢力競相滲透和爭奪的場所。朝鮮半島長期處于分裂狀態,和平統一進程一波三折。
請同學們回憶,朝鮮的分裂狀態是何時出現的?(1945年,美蘇軍隊分別進駐朝鮮南部和北部,其分界線是北緯38度線。1948年,朝鮮南北分別建國,分裂局面形成。)
為什么朝鮮的統一進程會一波三折?其內因有:①南北雙方嚴重軍事對抗的存在;②南北雙方在政治上的分歧,如在統一的步驟、方法以及統一后的國家機構設置等具體問題上;③雙方經濟實力的懸殊;④雙方有成效的溝通的不足;等等。從外因角度講,美、日、中、俄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和力量角逐,影響和制約著朝鮮半島的穩定、安全與和平統一。
但是,朝鮮民族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本民族濃厚的認同感和親和力,加上冷戰后國際形勢緩和趨勢的影響,目前在朝鮮半島出現了走向和解的大好形勢。20世紀80年代起,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開始對話,經濟往來增多。xx年6月,韓、朝兩國領導人在平壤舉行首腦會晤,發表共同宣言,承諾為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和開展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而努力。這次首腦會晤進一步推動了朝鮮半島的緩和進程。我們堅信,朝鮮的南北統一一定能夠實現。
除了上述事例外,同學們是否還能指出當前國際形勢走向緩和的事例。(如巴以和平進程等。)
(二)緊張與動蕩
雖然冷戰后國際形勢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和矛盾,局部性的、區域性的、小規模的沖突比起冷戰時期甚至有所增加。原因何在?
1.原因
(l)一些地區和國家的固有矛盾
兩極對立的舊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地區和國家內部長期以來抑而不發的深層矛盾。如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隨即爆發。如 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如科索沃危機?扑魑质悄下撁说淖灾问,居民中以阿族為主體,他們要求更大的自治權,從而與塞族當局產生沖突。
(2)美國的霸權主義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力量為顯示它們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往往打著“建立民主”、“保護人權”、“維護和平”的旗號,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力圖影響控制地區局勢,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地區平衡秩序,導致一系列局部戰爭。例如,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機,企圖一舉打掉伊拉克的軍事強國地位,以利于控制海灣這一世界重要戰略區。
又如,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和塞爾維亞族的民族矛盾和民族自治權問題,都屬于南聯盟的內政。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卻赤裸裸地武裝干涉,非要控制這個地區不可。目的何在?第一,南聯盟是北約東擴、南擴的最大障礙。近幾年來,中東歐國家改變政治制度后,在北約的誘惑下爭先恐后欲加入北約,惟有南聯盟沒有提出這個要求。北約就以科索沃危機為借口,企圖消滅南聯盟,拔掉這面堅持“獨立自主路線”的旗幟。第二,南聯盟是俄羅斯在巴爾干地區仍具影響的最后一塊陣地。北約侵犯南聯盟,就是要把俄羅斯擠出歐洲,削弱它的大國地位。第三,北約要把科索沃變成它的新武器、新戰術,特別是“新戰略概念”的試驗場,開創了不需要聯合國授權和歐安組織同意而對北約防區外的國家采取軍事行動的先例?傊,是美國要充當“世界憲兵”和全球霸主。最不能讓人容忍的是,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公然對我國主權進行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