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器官移植
【學習目標】1.概述器官移植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歷史。2.評述器官移植在一些重大疾病救治中的突出貢獻。 3.描述組織工程技術在解決供體器官短缺問題方面的前景。【學習過程】1.閱讀教材查找資料,組織討論回答器官移植發展的“歷史檔案” ①、幻想階段②、實驗研究階段③、臨床早期階段④、臨床發展階段答案:1、幻想階段:相傳公元2xx年左右,名醫扁鵲曾給兩個病人進行心臟移植,并取得好的效果。2、實驗研究階段:19世紀有人開始了器官移植的動物試驗,但是移植時并不吻合血管。 19xx年有人開創性的應用血管縫合法進行了心、脾、腎等動物移植試驗; 1936年俄國一位科學家首次進行了尿毒癥患者腎移植,患者死于術后48小時。此后十年還有醫生進行過類似的腎移植,但病人很難長時間存活,主要原因是人們對人體免疫排斥反應缺乏了解。3、臨床早期階段:1954年默里實施同卵雙生姐妹間腎移植成功-醫學史上首次長期有功能存活的移植器官;現代器官移植經歷了3個重要的突破才建立起來:1、血管吻合技術的發展;2、供器官低溫保存的成功;3、免疫抑制劑的使用 4、臨床發展階段 :20世紀60-70年代,器官移植手術還存在很大障礙,主要缺乏免疫抑制劑。直到1978年新一代強有力的免疫抑制劑環孢素a問世。2. 如何解決器官移植過程中出現免疫排斥反應? 答案:mhc產物在人類稱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自1956年由snell首先提出mhc概念, 1958年dausset發現第一個hla,至今已發現了幾千個不同的hla抗原。人類供、受者之間hla的配合程度直接影響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免疫抑制劑的問世解決了這一問題,3、怎么樣解決供體器官不足的問題?答案:進行相應宣傳和立法,規范器官捐獻辦法。利用組織工程技術,將細胞三維支架和細胞因子應用于外科組織的再生或體內的組織構建。組織工程技術的應用,制造相應的替代器官。如組織工程鼻軟骨。4、器官移植的實例------腎移植腎移植手術能否成功,影響因素有?答案:手術技巧、供體器官的質量、供體與受體器官的組織相容性。【知識梳理】人體的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歷史檔案供體器官來源展望幻想階段器官移植的相關難題實驗研究階段進入臨床階段臨床發展階段免疫排斥反應供體器官短缺問題器官移植的實例—腎移植
【同步練習】1、將甲品系的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膚同時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膚在a小鼠身上生長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膚腫脹潮紅,最終死亡脫落。此時,將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膚再取一小塊,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膚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脫落。下列對第二次植皮后出現的現象解釋,最合理的是a.抗體具有特異性結合抗原的功能b.乙品系小鼠的皮膚屬于抗原,甲品系小鼠的皮膚不屬于抗原c.特異性免疫細胞具有記憶功能 d.乙品系和a小鼠的親緣關系較遠2、下列關于細胞免疫發生過程的敘述中,不可能的一項是a.抗原侵入機體后,被吞噬細胞處理,使內部的抗原決定簇暴露b.被吞噬細胞處理的抗原呈遞給t淋巴細胞c.t淋巴細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效應t淋巴細胞和部分記憶細胞d.效應t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抗體和抗原結合產生免疫反應3、取一只小鼠的皮膚,分別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膚移植更易成功,這個實驗結果說明對異體皮膚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細胞 b.t淋巴細胞 c.b淋巴細胞 d.吞噬細胞4、xx年,在我國的“863高科技項目”展覽中,一背上長著“人耳”的裸鼠與眾人見面,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種高分子化學材料聚羥基乙酸作為模型支架,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術是 ( ) a.細胞和組織培養 b.細胞融合 c.動物胚胎移植 d.細胞核移植 答案:a解析:“人耳鼠”應用了細胞生物學和工程學原理,用少量組織細胞經體外培養和擴增,構建新的組織和器官。其具體過程為:先用一種高分子化學材料聚羥基乙酸做成人耳部的模型支架,讓牛的軟骨細胞在這個支架上增殖和生長,然后再接上表皮細胞,在先天缺乏免疫能力的裸鼠背上切開一個口子,將培養好的“人耳”植入后縫合。“人耳”支架最后會降解消失,“人耳”便與老鼠渾然成一體。 5、腎移植手術是否能成功,其影響因素中關鍵的是 ( )a.手術技巧 b.供體器官質量 c.使用免疫抑制藥物 d.供體與受體器官的組織相容性 答案:d解析:腎移植手術能否成功,其影響因素主要由三個:手術技巧(如血管是否吻合)、供體器官的質量、供體與受體器官的組織相容性。其中供體與受體器官的組織相容性,是關系到器官移植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因hla人與人之間由差異性,如果供體與受體的hla相差太大,移植排斥強烈,移植器官難以成活,但在器官移植中,移植物與受體的移植抗原完全一致,難以做到,只要供體與受體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進行器官移植,再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植入的器官就可以長期存留。 6、某種哺乳動物的心臟形狀、大小很像人的心臟,有可能成為人體器官移植的重要來源,但人體會強烈排斥,這主要是因為該動物有一對純合的基因(aa)能表達gt酶,從而使細胞表面具有一種多糖類物質。人體能夠識別該多糖類物質,從而確定該心臟是外來的異種器官。經過科學家多年努力,目前得到了編碼gt酶的一對基因中有一個喪失表達功能的一些新型個體(aa)。請回答: (1)人體對該動物心臟的排斥,是人類 系統作用的結果,其本質是人體的 與該動物的 相互作用。 (2)上述新型個體能否作為人體器官移植的來源?為什么? (3)今后用常規的雜交方法能否獲得gt酶一對基因都喪失表達功能的個體?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