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的保護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課程標準中的具體內容標準是“探討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該條內容標準屬經歷水平的情感性目標。教材為學生從事相關活動提供了兩個背景材料:(1)我國的人口現狀與前景;(2)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介紹了一種因果聯系分析方法。
由此,本節教學目標確定為:
1.描述我國的人口現狀與前景;
2.探討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關注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4.運用資料搜集與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長過快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
二、--思路
學生對人口增長過快及其帶來的諸多問題都有切身的感受和一定的認識。基于這些感受和認識,比較容易建立起“人口增長”與“生態環境”兩者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高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能對許多自然和社會現象或事實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判。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本節教學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更多地從思考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方面給予具體指導。
由于地理學也涉及到了人口增長與環境的內容,在--時要考慮側重點,避免簡單重復,本節教學應圍繞生態學上的問題。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將本節內容分成若干小主題,在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后,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閱資料,撰寫一份主題報告,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進行概括和總結。也可采用講、議結合的形式,由教師呈現相關內容,啟發學生思考與討論。教師在呈現相關內容時,應當盡可能輔之以具體的實例、圖片等,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節內容可用1課時教學,現以后一種教學思路為例,說明教學實施的程序。
三、教學實施的程序
學生活動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教學意圖
閱讀相關內容,開展討論。展示我國歷年人口增長情況圖,復習種群的數量變化相關內容,以我國歷年人口增長情況圖為例,討論:
1.影響人口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2.為什么我國歷年人口增長情況表現出“j”型增長?
3.中國政府認為,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關系,人口是關鍵。人口問題仍然是制約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為什么?
圍繞生態學上的問題(人口增長過快涉及的問題較多,本節教學應抓住生態學上的問題來展開討論),認識我國人口現狀與前景。采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盡可能在“人口增長”與“影響生態環境”之間建立因果聯系(參考教材圖6-2)。
各小組交流、說明討論的結果。
提出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可能對生態環境有哪些影響?
設計若干個主題,例如,人口增長過快與環境污染的關系、人口增長過快與森林資源的關系、人口增長過快與開墾土地的關系、人口增長過快與水資源的關系、人口增長過快與能源或礦產的關系,等等,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每小組完成一個主題。要求建立的聯系科學合理、符合邏輯,并區別出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以“人口增長過快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的素材為載體,讓學生 學習因果關聯分析方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網絡調查。
在課堂上可討論資料搜集與分析的方案。
提出問題:運用上述方法,進一步分析“人口增長過快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