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第九節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同化作用的兩種類型——自養型和異養型。
2.理解光能自養型與化能自養的異同。
3.理解異化作用的兩種類型——需氧型和厭氧型。
4.了解厭氧型生物的重要特征。
5.了解酵母菌的兼氣性特征。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分析自然界各類生物的新陳代謝類型,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和了解生物新陳代謝類型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念。
(四)學科方法訓練點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的思維方法及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辦法
自養型和異養型的概念和類型。
[解決辦法]通過提問、討論、歸納、判斷來理解自養型和異養型的概念和類型。
2.教學難點及解決辦法
化能合成作用。
[解決辦法]利用三個反應式說明化能合成作用。
3.教學疑點及解決辦法
生物新陳代謝類型應同時包括同化作用類型和異化作用類型。
[解決辦法]教師舉例說明,學生再舉例分析說明,達到真正理解。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方法
啟發學生總結、歸納,講述難點。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器材、思考題、練習題等。
六、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回顧動、植物新陳代謝的知識。
2.學生討論、比較、歸納新陳代謝的類型。
3.讓學生判別新陳代謝類型或學生自己舉例說明。
4.給學生思考,提問的時間。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理解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的兩種類型;理解光能自養型和化能自養型的異同;準確判斷各種生物新陳代謝的類型。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引言:前面學習了綠色植物和高等動物的新陳代謝,但當今生物界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的,它們的新陳代謝情況如何呢?
講述:不同的生物種類有不同的生存環境和營養來源。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生物發生變異和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代謝類型。這節課就學習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提問:在生物體極其復雜的代謝過程中,應抓住什么來加以分類呢?(回答:應抓住新陳代謝的特點對整個生物界進行分類)
一、同化作用的兩種類型
復習:同化作用、異化作用的概念。(學生回答:略)
講 述:
同化作用的實質:合成自身物質(有機物)、并貯存能量。那么動物和植物合成自身有機物所需的原料是否相同?不相同。正是所需原料的不同,把整個生物界的同化作用分為兩種類型。即:自養型和異養型(照教材講述概念或學生閱讀、理解概念)
學生活動:閱讀、理解自養型和異養型的概念。
提 問:自養型和異養型生物的根本區別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略)
講 述:
是否能直接利用無機物合成自身有機物。如果能,就是自養型生物(無機物→有機物),如果不能,只能攝取其它生物中的有機物(現存的有機物)合成自身的有機物(有機物→有機物),這就是異養型生物。這就是兩種類型的根本區別,也就是教學大綱中要求的自養型和異養型的特點。
要求學生記住概念,并能通過舉例和分析周圍生物的同化作用類型,培養學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檢測提問:(多媒體銀幕顯示。)
(1)自養生物與異養生物的根本區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