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的制作
那么,怎樣豆腐測定水分含量呢?
豆腐中水分測定方法:
精確稱取經研缽研磨成糊狀的樣品5~10 g (精確到0.02mg ,設為bg),置于已知重量(ag)的蒸發皿中,均勻攤平后,在100~105 ℃電熱干燥箱內干燥4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后稱重(為cg),然后再烘30 min,直至所稱重量不變為止(設最終所有重量為dg)。
請你寫出計算豆腐中含水量的表達式。
所以,樣品水分含量(%)計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樣品質量-烘干后容器和樣品質量)/烘干前樣品質量
2)將豆腐塊平放在鋪有干粽葉的盤內,粽葉可以提供菌種,并能起到保溫的作用。每塊豆腐等距離排放,周圍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鋪上干凈的粽葉。氣候干燥時,將平盤用保鮮膜包裹,但不要封嚴,以免濕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長。
3)將平盤放入溫度保持在15~18 ℃的地方。毛霉逐漸生長,大約5 d后豆腐表面叢生著直立菌絲(即長白毛)。
你認為將溫度保持在15-18 ℃的原因是什么? 這說明了什么?
4)當毛霉生長旺盛,并呈淡黃色時,去除包裹平盤的保鮮膜以及鋪在上面的粽葉,使豆腐塊的熱量和水分能夠迅速散失,同時散去霉味。這一過程一般持續36 h以上。
5)當豆腐涼透后,將豆腐間連接在一起的菌絲拉斷,并整齊排列在容器內,準備腌制。
6)長滿毛霉的豆腐塊(以下稱毛坯)與鹽的質量分數比為5∶1。
鹽能否過多或過少,為什么?
將培養毛坯時靠近平盤沒長直立菌絲的一面統一朝向玻璃瓶邊,將毛坯分層盤立擺放在容器中。分層加鹽,并隨層加高而增加鹽量,在瓶口表面鋪鹽厚些。約腌制8 d。
為什么要隨層數的增加而增加鹽的用量,且瓶口用的鹽最多?
你認為腌制作用有哪些 ? 腌制的時間可以變化嗎?為什么? 你能設計實驗來探究腌制時間對腐乳質量的影響嗎?
實驗過程:
7)將黃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種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鹵湯。鹵湯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為宜。
[注]酒精含量的高低與腐乳后期發酵時間的長短有很大關系。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
你認為鹵湯中有哪些成分可以抑制雜菌的生長?
8)將廣口玻璃瓶刷干凈后,用高壓鍋在100 ℃蒸汽滅菌30 min。將腐乳咸坯擺入瓶中,加入鹵湯和輔料后,將瓶口用酒精燈加熱滅菌,用膠條密封。在常溫情況下,一般六個月可以成熟。
你認為在整個的操作過程中,有哪些操作可以抑制雜菌的污染?
①長毛時的溫度
②加鹽腌制
③鹵湯中的酒精、辛香料
④對用具的消毒滅菌
⑤密封
4、腐乳的主要生產工序
釀造腐乳的主要生產工序是將豆腐進行前期發酵和后期發酵。
前期發酵所發生的主要變化是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長。
發酵的溫度為15~18 ℃,此溫度不適于細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長,而適于毛霉慢慢生長。毛霉生長大約5d后使白坯變成毛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