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基因工程的成果與發展前景
5.歸納總結:
(1)教師活動:將學生對基因工程成果與發展前景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并將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總結成板書(屏顯),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
(2)學生活動:通過本課的學習增長了見識,開拓了思路,學到了方法,調動了對生物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對本課知識體系的理解,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提高進行自我評價。
要點提示
1.由于本節的內容信息量大、專業術語較多,在教學中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不斷地質疑引導學生的思維,將復雜的知識簡化,讓學生直觀地、自然地接受本節的知識。
2.本節的內容涉及的概念和名稱較多,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本節知識中出現的概念,名稱進行比較加以區別。例如,基因工程的概念、目的基因的概念、供體細胞與受體細胞的區別,重組質粒與重組dna分子的區別,目的基因的檢測與表達的區別等。
3.在教學中應搞好組織工作,處理好各種媒體的使用,做到恰到好處,點到為止。處理好學生的討論,交流與操作的關系,掌握好教學過程中的時間分布,做到心中有數。
4.在教學中要敢于放手,對于學生可以理解的內容盡量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教師在其中只作為教學的指導者,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認知水平的提高。教學過程要體現主體性和科學性的現代教育理論和原則,使學生全員參與到教學過程的整個探究中,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中不斷得到豐富、提高和發展。
5.在知識內容方面,由于本節的知識較抽象,有條件的學校最好制作多媒體課件或相關的網頁,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軟件開發能力,教師與學生都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使用基礎,才能上好本課。
6.本節的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的層次是了解水平,教師可以適當的將課本的知識延伸,既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思維、歸納、協作能力。但是教師在適當擴充延伸知識的同時,不要忽視本課知識點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