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與工業
目標的確定
與本節對應的課程標準具體內容是“舉例說出發酵與食品生產”,而本節標題定為《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事實上,微生物發酵在現實生活中遠遠超出了食品工業的范疇。因此,本節內容一開始時并沒有局限于食品生產,而是從比較大的視角──發酵工程史話引入,然后探秘發酵過程,再舉例說出發酵與食品生產的關系。為此,本節主要教學目標確定為:通過了解發酵工程發展的歷史,體驗科學、技術、社會三者間的關系;說出微生物發酵生產的基本過程;舉例說出微生物發酵與食品生產的關系;關注與微生物發酵有關的社會問題等。--思路
教學實施的程序
教學
內容
教學活動
教學手段和方法
預期目標
1.復習提問,引入新課。師:同學們在初中時學習過微生物發酵與食品,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接觸到許多發酵食品,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發酵生產的?相應的發酵種類是什么?
生:酸奶、泡菜,它們都是乳酸發酵。
師:很好!還有其他食品嗎?想一想,我們每天吃的主食有通過發酵制作的嗎?
生:饅頭、面包。
師:對,實際上,我們經常食用的許多食品,以及使用的一些藥品,它們的生產過程都離不開微生物發酵。那么,微生物發酵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其生產過程怎樣?它還可應用在哪些方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解答這些問題。
學生很可能回答不全,教師可提示。
投影或板書:第一節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
聯系日常生活的實例,在回憶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從社會中來的意識。2.新課──發酵工程史話的學習。師:現在人們能夠利用微生物發酵來大規模地生產食品、藥品等許多產品,那么,人們今天的成績是如何一步步取得的呢?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問題:發酵工程史話。
首先,請大家閱讀教材發酵工程史話標題下的第一自然段。
從這段文字的敘述中,能夠看出,人類的祖先很早就會在不知微生物發酵原理的情況下,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來生產多種產品,這個方面還有我們中華民族的貢獻。由此可見,發酵技術是從生產實踐中一步步產生的。
師:下面請同學們繼續閱讀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的核心內容是,隨著兩位科學家研究出發酵現象的本質和人們對微生物的認識不斷深入后,誕生了傳統的發酵工業。這充分說明了發酵技術需要基礎科學研究的指導,即科學研究促進了技術的發展。
師:好,請大家繼續閱讀后四個自然段的內容。從中能夠看出,發酵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向前發展,從傳統的發酵工業到現代發酵工業,再到微生物工程,它不僅成為生物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柱,而且和基因工程技術的結合使它如虎添翼。由此看來,生物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技術,同時科學技術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投影或板書:
一、發酵工程史話
學生先閱讀教材相應的段落,教師就此段落提煉出有關科學價值觀的教育素材
自然過渡到發酵工程史話。
讓學生體驗科學技術是從生產實踐中產生的。
讓學生體驗技術需要以基礎科學研究作指導,科學、技術間存在相互作用。
讓學生認同生物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技術,以及科學技術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3.新課──發酵生產過程探秘。師:在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味精是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那么,你知道它的化學成分是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