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標準方程(1)
∵p(0,4),b(10,0)都在圓上,于是得到方程組:
解得:b=-10.5 ,r2=14.52
∴圓的方程為 x2+(y+10.5)2=14.52.
將p2的橫坐標x=-2代入圓的標準方程
且取y>0
得:y=
≈14.36-10.5=3.86 (m)
答:支柱a2p2的長度約為3.86m。
ⅳ.課堂練習、課時小結
課本p77練習2,3
師:通過本節學習,要求大家掌握圓的標準方程,理解并掌握切線方程的探求過程和方法,能運用圓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ⅴ.問題延伸、課后作業
(一)若p(xo,yo)在圓(x-a)2+(y-b)2= r2上時,試求過p點的圓的切線方程。
課本p81習題7.7 : 1,2,3,4
(二)預習課本p77~p79
教學設計說明
設計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遵循數學發展規律,并依據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創設一系列數學實驗環境,在情境中讓學生觀察、類比、猜想、嘗試、探索、歸納并引導加以證明,強調主動建構,從深層次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度,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的標準方程。
設計理念:
設計的根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課堂上建立平等、互助、融洽的關系,師生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設計與教材的呈現方式有所不同,教材只是教學的藍本,教師在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應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對教材資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這樣教學有利于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的有機結合,也有利于學生從深層次理解和掌握圓的標準方程。鑒于此,本節在給出圓的標準方程的過程中,運用簡單、特殊的到復雜、一般的數學思想,使用了觀察、猜測、經驗歸納等方法進行合情地推理,同時引導學生對照圓的幾何形狀,觀察和欣賞圓的方程,體會數學中的美——對稱、簡潔。圓的標準方程的應用是本節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設計三個例題。第一、二個例題,從特殊到一般給出切線方程,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第三個例題,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動感演示,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更強的注意,從而使學生理解理論來源于實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興趣,增強應用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最后設計了“問題延伸”,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激發學生不斷求知、不斷探索的欲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引”,啟發學生“探”,把“引”和“探”有機的結合起來,教師的每項措施都是為了力求給學生創造一種思維情境,一種動手、動腦、動口并且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學生掌握知識,解決問題。
媒體設計:
采用powerpoint媒體。本節知識容量大,同時又有圖形。為了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故采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增加信息量,節省時間。同時動態演示圖形,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更強的注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