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結構的穩定性》教案分析
第三個探究活動是:結構的形狀與結構穩定性的關系。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筷子、橡皮筋,做成三角形、四邊形和雙三角形框架,分別對三個框架施加同樣的外力,觀察哪種框架最易變形,哪種框架最難變形。通過這個活動學生體會到:結構的形狀影響結構的穩定性。這樣通過以上三個活動,學生知道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有:結構支撐面的大小、重心的位置、結構的形狀。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知識點,并提高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從而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第三個環節“學以致用,能力提升”中我也設計了三個活動。
首先組織學生討論,展示的這些物體從哪些方面增強了穩定性。我所選的這些物體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結構穩定性知識在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重心位置、支撐面大小、結構形狀對結構穩定性的影響。
然后組織學生分析貨車“超高超載引發的交通事故”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結構不穩定,這樣讓學生在應用結構穩定性知識的同時進行安全教育。
最后讓學生說一說“怎樣使太陽傘和照相機更穩定?”,通過圖片和實物展示,引導學生總結出提高結構穩定性的一些方法。
當然通用技術,重在技能培養。所以在第四個環節中,我首先組織學生歸納出本節課的核心內容:一是結構穩定性的概念,二是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三是提高結構穩定性的一些方法。然后布置了兩個課后實踐活動。實踐活動1:制作撲克支架;實踐活動2:制作吸管承重書架。要求學生課后分小組完成。為了更好的激勵學生,我將組織學生作品評選活動。選出最佳穩定獎、最佳造型設計獎。
這樣,通過以上幾個環節,逐步深入,不但讓學生掌握了結構穩定性的相關知識,也讓他們學會了自主學習的方法,更提高了他們樂于實踐勇于探索的科學素養。
以上是我對本堂課教學設計的一些想法,謝謝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