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人民的選擇教案
(人教k)民主集中制: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民主政體的巨大優越性。中國為什么不能實行西方式的民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怎樣形成和確立起來的?同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相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主要特點和優點是什么?如何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通過本專題的學習,我們將進一步明確: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體現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性質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絕不能照搬西方政治體制的模式。
61
(人教k) 1 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人教k)夢想的破滅:資本主義制度行不通
鏡頭一:康有為在《立憲法議》中說,現在世界上有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立憲三種政體,而“君主立憲者,政體之最良者也”。他主張“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
鏡頭二:鄒容在他的名著《革命軍》中寫道:“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長存于二十世紀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在這部書中,他堅決主張推翻君主專制,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方案。
鏡頭三:孫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奮斗,但他建立共和國政體的嘗試,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的壓迫下,終歸失敗。孫中山沉痛地說:“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今天仍有人認為,如果效法歐美國家采用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近代中國就能實現現代化。你可否結合上述材料和已有的政治知識、歷史知識,反駁這種觀點?
在近代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曾經給歐美國家的發展帶來進步;但是,建立資本主義國家的追求,對于中國的發展來說,留下的只是悲愴和夢想的破滅。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為人類政治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衰敗,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民族危機空前深重,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救亡圖存,許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號,各階級、各階層、各種社會勢力圍繞在中國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種種主張,展開了激烈斗爭。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但是,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資產階級也沒有能力領導人民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更談不上實現人民民主。實際上,舊中國的政治制度,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沒有改變其代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利益的本質,中國人
62
民仍然處于被壓迫、被奴役、被剝削的悲慘地位。
(人教k)相關鏈接
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種政治勢力的政客競相仿效西方議會民主,“建國會、立政黨”,一時間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政黨、團體三百多個。但是,它們大多成了各派軍閥、官僚、政客借以爭權奪利的工具。19xx年春,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絕大多數席位,其民主派代表宋教仁準備以多數黨領袖身份組閣,競遭軍閥集團刺殺身亡。1923年,北洋軍閥曹錕以5 000銀元一票的價格收買國會議員590人,被選為大總統,史稱“賄選總統”。舊中國的多黨競選和議會民主只給歷史留下一幕幕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