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必修五教學案全套3
記念劉和珍君
〖學習目標〗
一、學會采用勾畫摘錄關鍵詞語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理清全文思路。
二、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義的句子,提高理解句子含義以及表達作用的能力。
三、認識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兇殘卑劣,學習愛國青年的革命精神。
〖知識鏈接〗
一、“三•一八”慘案
“三•一八”慘案是繼“五卅慘案”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又—次大屠殺,它的直接導火線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12日,為了幫助奉系軍閥張作霖消滅馮玉祥統帥的傾向革命的國民軍,日本海軍駛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艦被迫退往塘沽。大沽口事件發生后,3月16日,日本帝國主義糾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國,借口國民軍違反《辛丑條約》,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種種無理要求,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悍然侵犯中國主權的強盜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3月17日,部分學校、團體代表到國務院請愿,執政府衛隊竟用刺刀刺傷代表多人,廣大群眾更加憤怒。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后到執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命令衛兵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打死打傷200余人,制造了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劉和珍等都在遇害者之列。
3月18日下午,魯迅先生正在西三條寓所寫《無花的薔薇之二》,噩耗傳來他無比憤怒,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時間,并把3月18日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
二、人物介紹——劉和珍、楊德群兩烈士小傳
1.劉和珍烈士小傳
劉和珍女士,江西南昌縣人,畢業于江西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民國十二年秋,入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語系。性情溫厚,學業優良,為師友所贊許,被舉為學生自治會長;去歲章楊摧殘女師大,女士奮力反抗,然仍不廢學;至十二月復校,方期安心學業,乃國是日非,八國通牒事起,北京各界發起國民大會,赴執政府請愿,女士偕往,被府衛隊槍擊,彈從背入,斜穿心肺,當場遇害,時民國十五年三月十八日下午二時也,年二十二歲。
2.楊德群烈士小傳
楊德群女士,字先哲,湖南湘陰人。幼秉性溫慧,長好學不倦,待人誠藹慈惠,人以此交重之。生平專心教育事業,所至子弟仰之若慈母。志皎潔不淄,而常以改造社會為己任。近服膺三民主義,欲由此以實行其夙負。以民國七年畢業于湖南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在湘服務五年。十四年入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十五年三月十八日,為八國通牒事,隨市民請愿執政府。被衛隊槍擊,彈從左肩甲近下入,穿胸膛偏右出。立仆,血流如注。移入官醫院,以下午三時卒,年二十四歲。
——《女師大周刊》123期,1926年3月24日《說明》
三、女師大學潮
1924年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反對推行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的楊蔭榆任校長。楊蔭榆倚仗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支持,無理迫令3名學生退學,激起了學生們的強烈憤慨。1925年1月,學生代表赴教育部要求撤換楊蔭榆,并發表宣言,堅決反對楊任校長。同年4月,章士釗以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身分,聲言“整頓學風”,為楊蔭榆打氣。5月7日,女師大學生會召開會議紀念國恥日,楊蔭榆強行登臺演講,學生們大發噓聲,堅持要她退席。楊惱羞成怒,公然引軍警入校進行干預。9日,她假借校評議會的名義,將學生自治會干部許廣平、劉和珍等6人開除。11日,女師大學生召開全校緊急大會,決定驅逐楊蔭榆出校,并出版了《驅楊運動特刊》;同時請魯迅、馬裕藻等人出面伸張正義,維持校務。5月27日,魯迅、馬裕藻、沈尹默、錢玄同等7人聯名在《京報》上發表宣言,堅決支持女師大學生。7月,楊蔭榆在反動政府的支持下強行解散大學預科甲、乙兩部4個班,學生奮起自衛。北京黨組織發動各校學生聲援女師大學生的斗爭。8月10日,段祺瑞政府下令停辦女師大,另成立國立女子大學。12日,教育總長章士釗親自出面,下令免去魯迅的教育部僉事的職務。在黨的領導下學生們堅持斗爭,加之社會進步輿論的廣泛支持,斗爭終于取得勝利。1925年冬,恢復女師大。1926年3月,北京臨時執政府發布了“撤銷對周樹人免職處分”的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