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七課第三節第二框 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一個非正義和壓迫的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小女兒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里。
……
啟發事例之二:
出示圖片:(學生辨認)納爾遜·曼德拉
辨認提示:音樂聲起──《光輝歲月》(beyond樂隊)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它生命里仿佛帶點唏噓/
黑色剪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斗爭中/
年月把擁有變作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希望/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
可否不分膚色的界線/愿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他沒有分開每種色彩/
年月把擁有變作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希望/
介紹生平:
納爾遜·曼德拉(1918—現在),生于南非特蘭斯凱一個部落酋長家庭。獲法學學士學位。1952年至1956年在約翰內斯堡當開業律師。曼德拉自幼性格剛強,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長子而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決不愿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于民族解放事業”。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曼德拉1944年參加主張非暴力斗爭的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先后任非國大執委、全國副主席。他成功地組織并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了全體黑人的尊敬。為此,南非當局曾兩次發出不準他參加公眾集會的禁令。1961年,他領導罷工運動,抗議和抵制白人種族主義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國”;此后轉入地下武裝斗爭,被任命為非國大領導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的總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獄,當時他年僅43歲,南非政府以“煽動”罪和“非法越境”罪判處他5年監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圖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為無期徒刑。
在獄中長達27個春秋,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未改變反對種族主義、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堅強信念。1990年2月11日,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
1991年7月當選非國大主席。1994年4月,非國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獲勝。同年5月,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1993年10月,諾貝爾和平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為廢除南非種族歧視政策所作出的貢獻。
談一談:
1、作為一個青年人,你的社會理想是什么?
2、你希望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中?(用詞組概括)
教師歸納:
那將是一個沒有饑饉、沒有戰亂、沒有強權的社會。
介紹“空想社會主義”:
空想社會主義,也叫烏托邦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以前出現的帶有空想性質的社會主義學說。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而出現。最早見于16世紀英國的托馬斯·莫爾所著《烏托邦》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康帕內拉的《太陽城》。19世紀初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開始顯露,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因而盛行。以法國的圣西門、傅利葉和英國的歐文為主要代表。
他們尖銳批評資本主義制度,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種種弊病進行分析,力圖找出資本主義罪惡的根源;提出了未來社會的一些積極主張和設想,首次將社會主義作為新生產體系提出,論證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組織和勞動生產率將優越于資本主義;并預見到共產主義社會的一些特點,如消滅城鄉對立,消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國家的消亡及婦女解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