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教學設計
[課堂小結]
人的意識活動是一種復雜的高級心理活動,它不是像平面鏡子一樣簡單,刻板,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而是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它不僅能夠認識事物的現象,還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夠直接反映客觀事物,還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浮想聯翩,因此,恩格斯把人類的意識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但是意識這朵花不管怎么美麗,都是扎根與物質世界的土壤之中。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這些觀點不僅直接表明了意識的起源與本質,而且還深刻地說明了意識依賴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進一步證明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識而是物質。
[問題探究]
人的意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我們不僅要善于觀察事物,如實地反映事物,更要通過實踐去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南京是一個美麗的城市,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風淳樸。但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你能否根據你對家鄉的歷史與現狀的了解,針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南京的發展和建設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分析解決問題的措施。(將建議發到南京市市長信箱)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教學點評
鄭曉東老師的這節課平實而有新意,體現新課程理念。作為一堂優質課,它沒有過多的修飾和雕刻,但是常態課的精品,對于教師日常的教學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鄭老師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情景、設置疑問、提出問題、參與討論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鄭老師在教學中改變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努力創設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通過情景活動、小實驗、觀察思考等活動,創設師生互動的場景,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完成學習任務。從中也體現了鄭老師具有較高的素質,能很好地駕馭課堂。
同時,這節課很好地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適時地給學生以思想教育。老師沒有停留在“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的原理教學上,在理解任何意識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時,有意識地上升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進一步要求學生在了解了意識的內容后,不僅要發揮正確意識的作用,還要遵循客觀事實,深化了本節課教學的意義,從而達到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