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1、規律的客觀性
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即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的客觀性突出地表現在它是不可違抗的。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2、規律的普遍性
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
3、方法論要求
(1)必須遵循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2)認識和掌握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那么人類如何才能掌握和利用規律呢?那么,我們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那么什么是主觀能動性呢?通過預習下節課:《意識的本質》我們就可以了解這些內容了。
九、板書設計
一、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1、 物質和運動的辨證關系
2、運動與靜止的辨證關系
二、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客觀性
2、規律的普遍性
3、方法論要求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課的知識是學習唯物論的基礎,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教學重點內容。
本節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合作探究10分鐘,教師歸納講解10分鐘,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余環節10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導學案】
第四課 探索世界的本質
第二框《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規律的客觀性”
二、預習內容
1、 什么是運動?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____和 ____ 。運動是物質的 _____ 和____ 。
2、 運動與物質的關系
區別:(從各自的含義上區別)
聯系:物質是___的物質,物質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物質離不開運動)運動是___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運動離不開物質)
3、 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1)靜止的含義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___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___、___的和___;靜止并非不動,它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___、___的和___。
(3)物質世界是___與 ___的統一,任何割裂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統一性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4、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聯系。
(2)規律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①規律是___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②規律是___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
方法論:①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