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與哲學》第四課《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教學設計
高二《生活與哲學》第四課《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運動的含義;(2)靜止的含義;(3)規律的含義;(4)運動是有規律的;(5)規律是客觀的
◇理解
(1)物質和運動的關系;(2)運動和靜止的關系;(3)規律的客觀性
◇分析
結合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科學執政等社會熱點說明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體會如何去理解一個哲學觀點,如何以基本事實為基礎進行哲學抽象,初步了解學習哲學的基本方法
(2)通過學習、體會、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收集和分析材料,培養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4)培養和訓練透過現象認識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值觀目標
在初步樹立唯物主義的自然界、世界觀的基礎上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規律觀
二、【重點、難點】:
(1)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2)準確把握規律的含義
三、【整體感知】: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而物質又運動的,物質的運動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規律的,規律又是客觀的。
四、【教學方法】:
(1)運用比較分析法,理解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規律與現象的區別與聯系。
(2)通過社會調查,了解目前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在哪些違背客觀規律的現象。
(3)使用多媒體(主要是電腦)輔助教學
二、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板書)
導入:展示圖片(包括宇宙運動、分子運動、化學運動、生命運動、社會運動等圖片)說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通過圖片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一)、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板書)
◇教師要求學生閱讀課文:(1)哲學上“運動”是什么含義?
(2)想一想,物質和運動是什么關系?
◆學生看書回答。◇教師歸納板書:
1、運動的概念——宇宙中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板書)
從物體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變化,從生命有機體的新陳代謝到社會生產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2、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板書)
過渡:展示圖片:火山噴發和流星雨圖片,教師提問:想一想圖片中到底什么在運動?
學生回答:火和星體在運動;
教師繼續問:機械運動、化學運動、生命運動、社會運動、認識運動的主體(或說載體)各是什么?有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通過學生的議論回答,從而得出運動是物質的運動,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的結論。
3、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板書)
教師小結:物質與運動的關系(板書)
引用恩格斯的名言:物質與運動的關系,即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