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與哲學》第四課《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教學設計
3、規律是普遍的(板書)
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
教材引用茍子的名言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都具有規律性。
◇課堂練習:“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這表明(b )
a.宏觀天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
c.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 d.人類認識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4.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板書)
(1) 人能夠認識規律(板書)
如:人們通過抽象思維,發現客觀世界中紛繁復雜的化學元素是有規律的,從而發現了它們變化的周期律;人們還從眼花繚亂的商品交換中,運用抽象思維發現了價值規律;馬克思更是對大量復雜的社會現象進行抽象分析,認識到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
(2) 人能夠利用規律(板書)展示圖片
歷史上有“草船借箭”“庖丁解牛”的典故,也有古人修筑都江堰的創舉,更有今人“飛船上天”“三峽工程”的奇跡。這些都是人們利用規律、造福人類的典范。人們對規律的利用體現在兩方面:
①人們能夠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預測彗星的回歸、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等,這些都是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從而有效地指導實踐活動,取得預期目的的典型事例。
②人們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使人們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變害為利,為人類造福。如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是我國古代勞動人們利用規律、造福人類的杰出典范。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人們對規律的認識和利用,并不意味著改變或創造規律,規律是不能被改變或創造的。
◇教師提問:(1)人類對自然規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變或創造規律?
(2)請舉出人類利用客觀規律為自己造福的實例,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1)不能。 (2)學生回答略
◇課堂練習: XX年8月29日凌晨,火星與地球進行了6萬年一次的最親密接觸,許多文愛好者有幸目睹了這一天文奇觀。據科學家推算,火星和地球下一次如此親接觸,估計要在2287年,也就是284年后的8月。上述事實說明(d )
a、火星大沖的出現是一種偶然現象 b、火星大沖的出現并無規律可循
c、人類終于完全認識了火星大沖現象 d、人們對火星大沖及其規律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
本課小結: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物質又是運動的,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運動又是物質的運動,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和靜止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而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物質的運動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規律的,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盡管規律是客觀的,但在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認識規律,并且能利用規律造福于人類。
課后練習:辨析:規律是運動過程中固有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因而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