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時 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教案
第二課時 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區別與聯系。
理解: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最進步、最科學的理想。
能力方面
通過教學使學生通過對人類追求理想道路的分析概括以及不同理想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矛盾分析方法辯證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
覺悟方面
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自覺地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奮斗。
●教學重點
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關系。
●教學難點
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最崇高、最進步、最科學的理想。
●教學方法
導讀、講解相結合教學法
指導學生看書與教師講解相結合,運用圖表、圖示等直觀方法來輔助教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什么是崇高理想?它對人生、社會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生:崇高理想的出發點,是為了祖國、人民的利益乃至人類的解放。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和促進作用。首先,它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其次,它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最后,它還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師:既然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具有重大作用,那么青年人就應該樹立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把自己的一切同祖國、同人民、同人類的命運永遠結合在一起。那么,青年人該如何樹立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內容。
[講授新課]
一、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板書)
1.人類探求社會理想的漫長過程(板書)
(1)古代人們對社會理想的追求(板書)
師:人類對理想的追求經過了漫長道路。在我國古代《詩經》中,就有奴隸們對不合理現實的控訴和對“樂土”“樂國”的向往和追求。《禮記•禮運》篇設想了“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社會;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在其不朽名篇《桃花源記》中,勾畫了一個“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歷代農民都提出自己所追求的社會理想;近代康有為寫的《大同書》,為人們展現了又一幅“大同世界”的圖畫;近代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過許多有價值的主張和思想。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都不可能認識到社會發展規律,他們提出的社會理想也不可能是科學的。
(2)科學共產主義理想的產生(板書)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集中了人類一切先進思想的優秀成果,吸取了歷史上勞動人民和進步思想家的理想的積極因素,特別是批判地繼承了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內容,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從空想變成科學。
從共產主義理想的產生中,我們可以看到,共產主義理想并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憑靈感或推理發現的,而是千百年來人們探索、追求理想社會的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在對人類探索成果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結論,因此它也是科學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共產主義理想的內容:
(多媒體顯示)
生產力高度發達,社會產品極大豐富。
徹底消滅了階級、階級差別,國家已消亡,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高度的共產主義思想的覺悟,把生產勞動作為生活的第一需要。
師:總之,到共產主義社會,人類能夠最大限度地改造世界,真正成為自然和社會的主人。共產主義社會是最美好、最進步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