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問題要分清主流與支流》教案
課程目標:1、知識和能力:
理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
培養學生看問題分清主流和支流,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
重視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指導和培養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構建和運用知識,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事實,采取比較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分析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去把握事物的本質方向、趨勢,樹立高尚情懷,抵制生活中的丑惡。
教學重點: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系,把握這一原理意義:正確把握事物的性質;理解事物性質的轉化;全面看問題,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正確評價和處理各種人生和社會的問題。
教學難點:
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
課型:
已實施課
學生準備:
問卷調查的設計、整理與結果分析
實施方案
課前準備:
我就“中學生的網絡需求”做了相關的問卷調查
設計意圖:
在調查中發現問題,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使教學在圍繞學生實際生活問題上逐步展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不可阻擋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人類進入了e時代;ヂ摼W在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中所展示出的作用和效益無不另人驚嘆。
參與平臺:
學生舉例說明互聯網對自己生活的改變
設計意圖:
通過描述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催生學生的諸多現代觀念:合作意識、民主意識,激發其想象力、求知欲和創造性。
學生描述豐富多彩的互聯網對其生活的積極影響。
教師總結:因此,作為一個國家、一個單位、一個集體、一個個人,要發展、要領先,就必須重視和運用網絡信息。我國已經決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這是非常英明舉措。
參與平臺:
互聯網的不可回避的問題
設計意圖:
通過分析互聯網的消極作用,引導學生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學生概括總結的互聯網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危害,尤其是對中學生群體。簡要摘錄。
在學生給出對互聯網消極影響的分析后,教師為了強化學生的認識,又給出一些數據:據統計,美國每年因為網絡安全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70億美元,在全球平均每20秒鐘就發生一次網上入侵事件,目前我國95%的與因特網相聯的網絡管理中心都遭到過境內外黑客的攻擊或侵入,其中銀行、金融和證券機構是黑客攻擊的重點。
請你選擇:對互聯網接受?拒絕?為什么?
呈現理論:
如果你愛一個人,那么就讓他上網吧──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恨一個人,那么就讓他上網吧──因為那里是地獄。這正是互聯網兩面性的真實寫照。
為了避免學生對矛盾主次方面的理解僅僅局限于利與弊、積極與消極,教師又給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讓其找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主次方面,確定我國經濟制度的性質。
通過確定我國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事物的性質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并進一步分析出互聯網的性質:互聯網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創造新世界的高新技術,是高新生產力。
呈現理論:
聚焦現實:展示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
教師總結:互聯網對絕大多數同學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發揮著為學業和奮斗目標服務的作用,但對極少數同學來說則是消極影響大于積極作用,這正是我們不可掉以輕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