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高二政治《哲學常識》第一課
1.2.1、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重點〗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難點〗
⑴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⑶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素質要求〗
知識方面:
識記:宗教觀念的本質。
理解:
①意識的概念。
②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
通過對意識的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讓學生體會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
覺悟方面:
⑴通過關于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⑵通過對“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重點解決辦法】
1、“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抽象思維是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因為,第一,它是理解本框題中心觀點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障礙。由于學生易把 "反映"理解為"直觀"的等同,因此,從直觀上找 "鬼神"、"抽象思維"和"未來"等同的客觀事物,這當然找不到。第二,認清宗教的本質有助于進一步樹立唯物主義,克服有神論。講解時,可通過課本書-p,。的小體字,以學生已有的體驗為基礎,說明"宗教"可抓住"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漢族人,上帝的外貌象西方人,可見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創造神的"、"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找到某種原型。從而理解"反映"的含義。應主要分析為什么是 "事物在人腦中 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揭示宗教本質。后兩句的教學可參考后面的教案。
2、關于意識的概念
《課程標準》從高中學生的教育實際出發,把教學內容僅限定為"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教材有所擴展,在教學中要注意講清三點:一,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二,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三,抓住重點,進行對比,透徹分析不同類型的意識為什么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教材列舉了三組有差異的材料,每組的材料也是有差異的。
【疑點解決辦法】
1、“電腦也能思維”,對嗎?
"電腦思維"只是對人腦思維功能和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它同人類思維有本質的區別。第一一,《電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機械的、物理的裝置,人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人腦。•第二,"電腦思維"的過程是機構的、物理的過程,人腦思維的過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過程。第三,。電腦思維"沒有自覺能動性,沒有創造性,只能接受人腦的指令;人腦思維是人自覺進行的,有獨特的創造性。第四,“電腦思維”沒有社會性,不會去探求模擬的社會意義;人類智慧具有社會性,注重思維的社會效果。第五,“電腦思維”是一個純粹的邏輯過程 (而且是人事先給定的),人腦思維除自覺的邏輯過程外,還滲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靈感、直覺、頓悟等過程。
可見,"電腦思維"不是本來意義上的人的思維,思維、意識只是人腦才有的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