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四課第一框《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教學設計
課題:《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
一、課標要求
(1)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評議政府履行職責的表現。
(2)了解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意義。
(3)說明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作用。
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新課程中新的課程觀和學生觀為指引,堅持“三貼近”原則,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進一步實現“四個轉變”,即: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以“以人為本”為指導思想,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探索探究式教學模式。
三、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高一《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的內容。教材在第三課著重分析了我國的政府性質和主要職責,即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政府必須通過履行其職能來對人民負責。本課則以此為基礎講述了政府必須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以及依法行政的意義。所以,本課擬在分析視頻《基本農田為何荒蕪》的基礎上,采取探究式教學方式突破這一重難點:依法行政。為第二框題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作出鋪墊。
教學重難點
依法行政
2.學生情況分析
高二學生涉足社會較淺,特別是直接與政府的行政方式和方法接觸相對較少。雖在初中的學習中初步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識,在生活中具備了一定的法律意識,但由于本課涉及了一些學生不太熟悉的法律知識,所以理解上會有些困難。
3.教學方式
以探究式教學法為主,輔以講授式和討論法
4.教學手段
視頻片段(三段);powerpoint演示文稿
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依法行政的重要性,體會政府的行政行為對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為推動我國政府依法行政打下一定的認識基礎。
在模擬政府決策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我國政府決策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和作用,為我們有意識的監督政府作出思想鋪墊。
2.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視頻中政府的決定和行為對當地農民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影響,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通過了解視頻中政府行政存在的問題和模擬政府官員決策,初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3.知識目標
了解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意義
理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和作用
五、教學過程
基本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視頻導入,
創設情景。
民以食為天,農以土為本。這個季節本應看到冬小麥播種后的一片翠綠,但是這里的耕地卻荒蕪著。農民說這是因為他們的耕地被搶了。
展示圖片:
圖一:基本農田荒蕪
圖二:農民小麥被毀
教學過渡:
那么,農民的基本農田為何荒蕪?是誰搶了農民的耕地,毀掉了農田里的小麥?讓我們一探究竟。
展示視頻
片段一:《基本農田為何荒蕪》(來源:XX年11月18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
教師設疑:
該政府應該如何行使其權力呢?
總結點撥:
依法行政,即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權力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