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意識的本質
5.1 意識的本質
一、自主探究
1. 讀一讀:明確學習目標,通讀教材第35-37頁。
【課標內容要求】解析客觀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事例,印證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把握客觀規律。
基本觀點: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的本質、意識的作用
【教學目標分析】
• 知識:識記意識的起源、本質;理解意識是社會的產物、勞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使客觀存在的反映;運用所學原理,分析論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 能力:逐步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觀,具有正確認識意識現象、分辨物質與意識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能力。
•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的信仰。
【學習重點】意識的本質
【學習難點】人工智能及其發展的意義
2. 填一填:
(1)一切物質都具有的______ 是人類意識產生的_______,生物的______是人類意識產生的_________。意識一開始就是____的產物,____的產物。意識是__________長期發展的產物。
(2)意識是____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產生的______。
(3)意識是_______的反映。不管是正確意識還是錯誤意識,都是__________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___和____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_______的結果。
(4)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__的產物;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____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看,它是_____的主觀映像。
3. 想一想:
(1) 動物的心理為什么不能發展為人的意識?
(2) 人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映和動物對外物刺激纏身的反應有什么區別?
(3) 離開了客觀對象,會不會有鬼神觀念?
二、合作學習
1、合作探究
探究活動一:
前蘇聯著名生物學家巴浦洛夫曾做過的一個試驗:將黑猩猩愛吃的水果擺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圍燃有燭火,船的旁邊有一個木排,上面有貯水缸。同時訓練黑猩猩學會擰開水籠頭,拿杯子盛水去滅火。當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后,它發現附近水面的木排上有帶龍頭的貯水缸,但水缸與它所在之處相隔一段較寬的水面。只見黑猩猩用自己身邊的短竹桿接成長桿,將長桿從自己這頭搭到木排上,然后從長桿爬過去,打開貯水缸的水龍頭,盛了一杯水再返回原地用這杯水滅了火,并吃到了美味的水果。
問題:黑猩猩舍近求遠取水滅火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探究活動二: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爾各答西面約1000千米的叢林中,發現兩個狼哺育的女孩。年長的估計8歲,年幼的一歲半。據記載,狼孩剛發現時時四肢走路,她們總是喜歡單獨行動,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黎明時分引頸長嚎,她們沒有感情,只知饑時覓食,飽時休息,人們花了很大力氣使她們恢復人性,小女孩在撫養一年后死去,大女孩兩年后才會直立,6年后才艱難地學會直立行走,但快跑時還得四肢并用,7年學會了45個單詞,聽懂幾句簡單的話,在最后的三年中,終于學會了晚上睡覺,但死去時她的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