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
第六課 創造價值 承擔使命
第一節 價值觀與人生價值
第一框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價值的含義
(2)價值觀的含義
(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
◇理解:
(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2)正確進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基本要求
(3)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的關系
(4)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分析:
(1)聯系實際,說明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2)聯系實際,分析說明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的關系
(4)分析說明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2、能力目標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培養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
(2)理論聯系實際,能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辯證思維能力,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對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分析說明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形成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3、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4、人民利益是最高價值標準
5、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教學方法:討論法 講解法
三、教學過程
【導語】:生活中,我們時常面臨著價值選擇,也會產生各種煩惱與困惑。那么,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價值選擇?人為什么要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人活著應該追求什目標?怎樣實現這些目標?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了解價值觀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明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把握價值實現的正確途徑。
一、價值與價值觀
(一)、人的價值
◇課堂探究: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是一回事嗎?你是怎樣認識人的價值的?
◇探究提示:不是一回事。物的價值是一事物對主體具有的積極意義,而事物本身是沒有需求的。但人的價值不同于物的價值的重要標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創造來滿足社會和他人需要的同時,自身也有需要。可見人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1.哲學意義上的價值。
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它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理解這一概念應把握以下兩點:
(1)哲學上的價值與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的關系。
所以哲學上的價值就應是主體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系,即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哲學上的價值與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東西具有不同的價值。糧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滿足人們營養需要的屬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滿足人們穿、住需要的屬性;書籍、藝術等具有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屬性。可見,事物各有自己的價值。而這些具體的價值又可以概括為幾個領域,即經濟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等,這是具體事物、具體領域的價值。而哲學世界觀領域的價值,是在具體價值的基礎上概括和抽象出來的,它比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更廣泛、更抽象。這些具體領域的事物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這些領域的事物的屬性能夠滿足人的需要,這一點是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