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
(1)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我們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為我們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我們要堅持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例: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
事跡: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并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制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理想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共同理想,代表了我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強的廣泛性和包容性。這個共同理想,把國家、民族與個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強調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人民要過上寬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調動全體人民共同為之奮斗。
材料一 江蘇省吳江市為“國家級衛生城市”,吳江人在改造環境的同時也在改造自我。他們提出現代文明人必須具備的第一素質就是要有“遠大理想”。
材料二 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農民”之一的吳江青年王子,幾年來帶領伙伴們共疏浚河流100多條。這位“精衛填海我挖河,愚公移山我造田”的青年農民,正是把做“挖泥大王”當做自己的理想。
(3)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華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
偉大的事業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推動著偉大的事業。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已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例:XX年11月3日,湖南衡陽發生一起特大火災事故,在這場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衡陽市公安消防支隊全體參戰官兵臨危不懼、舍生忘死,表現出了壓倒一切的英雄主義氣概,用鮮血和生命忠實地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了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諾言,譜寫了一曲新時期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壯麗凱歌!20名官兵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4)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