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
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只有分清榮辱,明辨善惡美丑,個人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涵蓋了人生態度、社會風尚的方方面面,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馬克思主義是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共同理想是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礎。
例:孟祥斌 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
事跡:男,28歲。第二炮兵某旅機要參謀。
XX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帶著妻子葉慶華和女兒到市區購物。11時20分左右,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余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不顧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鐘后,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再次沉入水中。13時40分,被打撈起來的孟祥斌被送往醫院急救,但是卻沒能挽留住他年輕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禮上,浙江金華市近3萬名群眾自發從四面八方趕到金華市殯儀館,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案例一
兩點之間曲線最短
德國有個叫亨利•謝里曼的商人,幼年時深深迷戀《荷馬史詩》,并暗下決心,一旦他有了足夠的收入,就投身于考古研究。
謝里曼很清楚進行考古發掘和研究是需要很多錢的.而自己的家境卻十分貧寒,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沒有直線可走.他決定走曲線。
于是,從12歲起.謝里曼就自己掙錢謀生,先后做過學徒、售貨員、銀行信差,后來在俄羅斯開了一家私人的商務辦事處。
但謝里曼從未忘記過自己的理想。利用業余時間.他自修了古代希臘語,并通過穿梭于各國之間的商務活動.學會了多門歐洲語言,這些都為日后“奇跡”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多年以后,謝里曼終于積攢了一大筆錢,他開始把時間和錢財都花在追求兒時的理想上。
謝里曼堅信.通過發掘.一定能夠找到《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所描述的城市和古戰場。1870年,他開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幾年。他就發掘了九座城市,并最終挖到了兩座愛琴海古城:邁錫尼和梯林斯。這樣.歇業商人謝里曼就成了發現愛琴文明的第一人,其發現在世界文明史中有著重要意義。
此時,人們才明白為什么謝里曼要花費那么多時間去賺錢.因為像許多事業一樣,考古研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也需要衣食無憂的心態。
世間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障礙,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態.不同的途徑。人有時候應該像水一樣前進,如果前面是座山。就繞過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過去;如果前面是張網,就滲過去;如果前西是道閘門。就停下來,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