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本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精選5篇)
意識的本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篇1
【教學目的】(一)知識目標
1、識記宗教觀念的本質
2、理解意識的概念及概念的含義
3、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二)能力目標
使學生通過對意識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繼續體會學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是培養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關于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2、通過對“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重點和難點】1、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3、物質和意識的辯正關系
4、意識的社會性
【教學過程 】
(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依賴與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整個世界就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地球上存在的兩現象:
1、 物質現象2、意識現象。比如思想、意見、計劃、政策、方針
自從人產生后,相應的人的意識也產生了。思格斯曾把人類意識贊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地球上自從出現了人和人的意識那時起,地球也就變得格外絢麗多彩了。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意識問題。也就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第二節。
(講授)首先我們先從意識的起源來講起
一、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 由一切物質都具有的物理、化學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例如:潮汐、礦石、向日葵、含羞草、植物。
2、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例如:蜘蛛、蜜蜂、響尾蛇。
3、 由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意識的產生
二、意識是勞動的產物
1、 勞動使猿腦變成人腦,為意識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器官
2、 勞動產生語言,為意識的產生提供物質外殼
3、 勞動豐富了意識的內容,推動了意識的發展
三、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四、意義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1、 意識的低級形式——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 意識的高級形式——思維也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3、 錯誤的意識同樣是客觀世界的反映。
五、意識具有社會性
1、 從意識的主體來看:意識的主體是社會性的人。
2、 從意識產生的動來看:意識是為滿足個人和社會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觀事物
3、 從意識的內容來看:意識不僅反映自然現象,而且反映社會現象
4、 從意識反映的客觀世界的途徑看:人的意識是在社會實踐中反映世界
講述狼孩和王子的故事……
總結: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第二節 (板書設計 )
一、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二、 意識是勞動的產物
三、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四、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五、 意識是有社會性
(參考資料)
1、自然界的無機物沒有意識,只是有機械的。物理的或化學的反應,即特體由于其他物體的作用而產機械狀態,物理狀態或化學狀態的改變。
2、 動物的感覺有自己的物質基礎,就是專門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
無機物 → 低等生物 → 高等動物 → 猿猴 → 人
↓ ↓ ↓ ↓
反映特性 刺激感應性 感覺和心理
3、動物:無條件反映 → 條件反射 → 第一信號引起的反映
人:無條件反映 → 條件反射 → 第一信號引起的反映 、第二信號引起的反射→人的意識
4、腦有大腦、小腦、間腦、中腦、橋腦和延髓6個部分組成。其中中腦、橋腦、延髓3部分總稱為腦干,是生命中樞所在部位。
5、成人腦重平均1300——1500克,占領體總體重的2%左右
6、人腦有140億個神經元,而1個神經元又與100000多個細胞相聯系,形成一個十分精密和龐大的神經細胞網絡世界
7、神經細胞直徑很小,小的僅3/4微米,但它的傳導速度快得驚人、最快的每秒100米左右,因此人的大腦思維意識活動是很快的
8、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大腦皮質平均厚度為7.5毫米,大腦分為1000多個動能動。如 區、語言區、聽覺區、嗅覺區
9、腦的表面有許多凹起的溝和凸起的回 ,所以使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大大增加了,如果將它展開總的面積有1600多平方厘米。
意識的本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篇2
【教學過程 】
(復習舊課:)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勞動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器官。但不是意識產生的源泉。人腦好比是一個工廠,這個工廠生產產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來自人腦,還是來自客觀世界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所學習的內容。
(講授)一、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板書)
人腦生產意識的原料是客觀世界,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主要通過三種形成:
1、識的低級形式——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當外界的事物,現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神經興奮傳達到大腦時,就產生了感覺,這是意識的低級形式,舉些例子來說,P22……
2、意識的高級形式——思維也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思維是意識的高級形式。它是人類所特有的,思維是人腦在獲得豐富的感覺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從而形成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思維不像感覺那樣直接反映外界對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許多事物的共同和內在聯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錯誤的意識同樣是客觀建立的反映
我們經常看一些神話故事書。以及一些鬼片,那么這些妖魔鬼怪,是人們憑空創造出來的嗎?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觀世界中我們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 下面教師給大家講個“龍有九似”的典故,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龍,那么“龍”的觀念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龍”的觀念最先產生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當時人們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強悍,就從他們日常所能接觸到的各種動物身上擇取其優,逐步創造了“龍”的形象,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東漢人王符曾指出“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頂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因此,就“龍”的整體來說,它是超現實的,但就其各個部分來講,又能從客觀現實中找到創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見,“龍”的觀念也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一種反映,只不過是拼盤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總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無論是低級形式的感覺、高級形式的思維,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源于客觀世界,都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接下來,老師再給大家講個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隊獵人進山,發現并捕獲了兩個與狼嬉戲相處的小孩,交給了當地米德納布爾孤兒院院長辛格大主教,辛格給他們分別命名:卡瑪拉和亞瑪拉,大的約8歲,小的只有兩歲,她們進孤兒院時,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時間就要像狼一樣嚎叫,專吃生肉;喜歡啃骨頭,用舌頭舔水,沒有感情,饑餓時找食,飽時就休息,晝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亞瑪拉過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瑪拉在別人攙扶了站起來,教她獨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時間;學習語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會四五十個詞并勉強學會幾句話,1929年死于尿毒癥,年約17歲,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歲的孩子。
無獨有偶,據記載,19世紀初,某國有個王子幼年時被人綁架,囚禁在一間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歲被釋放,從未接觸過人后來雖然經宮廷老師盡心盡力的教育,智力還不及常人,死后解剖,發現他的腦溝很簡單,大腦甚至沒有覆蓋小腦,連類人猿還都不如。
在這個故事里,狼孩和王子,從生下來以后,就沒有和人類接觸,從而如此弱智,這個故事說明了,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的產物,具有社會性。
二、意識具有社會性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還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意識是一種社會現象,它具有與生俱來的社會性。
1、從意識的主體來看:意識的主體是社會性的人。
2、從意識產生的動來看:意識是為滿足個人和社會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觀事物
3、從意識的內容來看:意識不僅反映自然現象,而且反映社會現象
4、從意識反映的客觀世界的途徑看:人的意識是在社會實踐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學們請記住兩句話,意識是高度發達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一、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板書設計 )
1、 意識的低級形式——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 意識的高級形式——思維刀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3、 錯誤的意識同樣是客觀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觀能動性
1、 從意識的主體看……
2、 從意識產生的動因看……
3、 從意識的內容看……
4、 從意識反映客觀世界的途徑來看……
意識的本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篇3
【教學過程 】
(復習舊課:)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勞動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器官。但不是意識產生的源泉。人腦好比是一個工廠,這個工廠生產產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來自人腦,還是來自客觀世界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所學習的內容。
(講授)一、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板書)
人腦生產意識的原料是客觀世界,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主要通過三種形成:
1、識的低級形式——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當外界的事物,現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神經興奮傳達到大腦時,就產生了感覺,這是意識的低級形式,舉些例子來說,P22……
2、意識的高級形式——思維也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思維是意識的高級形式。它是人類所特有的,思維是人腦在獲得豐富的感覺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從而形成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思維不像感覺那樣直接反映外界對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許多事物的共同和內在聯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錯誤的意識同樣是客觀建立的反映
我們經常看一些神話故事書。以及一些鬼片,那么這些妖魔鬼怪,是人們憑空創造出來的嗎?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觀世界中我們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 下面教師給大家講個“龍有九似”的典故,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龍,那么“龍”的觀念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龍”的觀念最先產生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當時人們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強悍,就從他們日常所能接觸到的各種動物身上擇取其優,逐步創造了“龍”的形象,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東漢人王符曾指出“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頂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因此,就“龍”的整體來說,它是超現實的,但就其各個部分來講,又能從客觀現實中找到創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見,“龍”的觀念也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一種反映,只不過是拼盤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總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無論是低級形式的感覺、高級形式的思維,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源于客觀世界,都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接下來,老師再給大家講個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隊獵人進山,發現并捕獲了兩個與狼嬉戲相處的小孩,交給了當地米德納布爾孤兒院院長辛格大主教,辛格給他們分別命名:卡瑪拉和亞瑪拉,大的約8歲,小的只有兩歲,她們進孤兒院時,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時間就要像狼一樣嚎叫,專吃生肉;喜歡啃骨頭,用舌頭舔水,沒有感情,饑餓時找食,飽時就休息,晝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亞瑪拉過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瑪拉在別人攙扶了站起來,教她獨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時間;學習語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會四五十個詞并勉強學會幾句話,1929年死于尿毒癥,年約17歲,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歲的孩子。
無獨有偶,據記載,19世紀初,某國有個王子幼年時被人綁架,囚禁在一間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歲被釋放,從未接觸過人后來雖然經宮廷老師盡心盡力的教育,智力還不及常人,死后解剖,發現他的腦溝很簡單,大腦甚至沒有覆蓋小腦,連類人猿還都不如。
在這個故事里,狼孩和王子,從生下來以后,就沒有和人類接觸,從而如此弱智,這個故事說明了,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的產物,具有社會性。
二、意識具有社會性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還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意識是一種社會現象,它具有與生俱來的社會性。
1、從意識的主體來看:意識的主體是社會性的人。
2、從意識產生的動來看:意識是為滿足個人和社會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觀事物
3、從意識的內容來看:意識不僅反映自然現象,而且反映社會現象
4、從意識反映的客觀世界的途徑看:人的意識是在社會實踐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學們請記住兩句話,意識是高度發達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一、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板書設計 )
1、 意識的低級形式——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 意識的高級形式——思維刀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3、 錯誤的意識同樣是客觀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觀能動性
1、 從意識的主體看……
2、 從意識產生的動因看……
3、 從意識的內容看……
4、 從意識反映客觀世界的途徑來看……
意識的本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篇4
【教學目的】(一)知識目標
1、識記宗教觀念的本質
2、理解意識的概念及概念的含義
3、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二)能力目標
使學生通過對意識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繼續體會學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是培養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關于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2、通過對“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重點和難點】1、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3、物質和意識的辯正關系
4、意識的社會性
【教學過程 】
(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依賴與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整個世界就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地球上存在的兩現象:
1、 物質現象2、意識現象。比如思想、意見、計劃、政策、方針
自從人產生后,相應的人的意識也產生了。思格斯曾把人類意識贊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地球上自從出現了人和人的意識那時起,地球也就變得格外絢麗多彩了。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意識問題。也就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第二節。
(講授)首先我們先從意識的起源來講起
一、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 由一切物質都具有的物理、化學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例如:潮汐、礦石、向日葵、含羞草、植物。
2、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例如:蜘蛛、蜜蜂、響尾蛇。
3、 由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意識的產生
二、意識是勞動的產物
1、 勞動使猿腦變成人腦,為意識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器官
2、 勞動產生語言,為意識的產生提供物質外殼
3、 勞動豐富了意識的內容,推動了意識的發展
三、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四、意義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1、 意識的低級形式——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 意識的高級形式——思維也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3、 錯誤的意識同樣是客觀世界的反映。
五、意識具有社會性
1、 從意識的主體來看:意識的主體是社會性的人。
2、 從意識產生的動來看:意識是為滿足個人和社會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觀事物
3、 從意識的內容來看:意識不僅反映自然現象,而且反映社會現象
4、 從意識反映的客觀世界的途徑看:人的意識是在社會實踐中反映世界
講述狼孩和王子的故事……
總結: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第二節 (板書設計 )
一、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二、 意識是勞動的產物
三、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四、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五、 意識是有社會性
(參考資料)
1、自然界的無機物沒有意識,只是有機械的。物理的或化學的反應,即特體由于其他物體的作用而產機械狀態,物理狀態或化學狀態的改變。
2、 動物的感覺有自己的物質基礎,就是專門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
無機物 → 低等生物 → 高等動物 → 猿猴 → 人
↓ ↓ ↓ ↓
反映特性 刺激感應性 感覺和心理
3、動物:無條件反映 → 條件反射 → 第一信號引起的反映
人:無條件反映 → 條件反射 → 第一信號引起的反映 、第二信號引起的反射→人的意識
4、腦有大腦、小腦、間腦、中腦、橋腦和延髓6個部分組成。其中中腦、橋腦、延髓3部分總稱為腦干,是生命中樞所在部位。
5、成人腦重平均1300——1500克,占領體總體重的2%左右
6、人腦有140億個神經元,而1個神經元又與100000多個細胞相聯系,形成一個十分精密和龐大的神經細胞網絡世界
7、神經細胞直徑很小,小的僅3/4微米,但它的傳導速度快得驚人、最快的每秒100米左右,因此人的大腦思維意識活動是很快的
8、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大腦皮質平均厚度為7.5毫米,大腦分為1000多個動能動。如 區、語言區、聽覺區、嗅覺區
9、腦的表面有許多凹起的溝和凸起的回 ,所以使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大大增加了,如果將它展開總的面積有1600多平方厘米。
意識的本質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篇5
【教學過程 】
(復習舊課:)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勞動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器官。但不是意識產生的源泉。人腦好比是一個工廠,這個工廠生產產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來自人腦,還是來自客觀世界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所學習的內容。
(講授)一、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板書)
人腦生產意識的原料是客觀世界,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主要通過三種形成:
1、識的低級形式——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當外界的事物,現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神經興奮傳達到大腦時,就產生了感覺,這是意識的低級形式,舉些例子來說,P22……
2、意識的高級形式——思維也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思維是意識的高級形式。它是人類所特有的,思維是人腦在獲得豐富的感覺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從而形成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思維不像感覺那樣直接反映外界對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許多事物的共同和內在聯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錯誤的意識同樣是客觀建立的反映
我們經常看一些神話故事書。以及一些鬼片,那么這些妖魔鬼怪,是人們憑空創造出來的嗎?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觀世界中我們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 下面教師給大家講個“龍有九似”的典故,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龍,那么“龍”的觀念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龍”的觀念最先產生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當時人們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強悍,就從他們日常所能接觸到的各種動物身上擇取其優,逐步創造了“龍”的形象,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東漢人王符曾指出“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頂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因此,就“龍”的整體來說,它是超現實的,但就其各個部分來講,又能從客觀現實中找到創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見,“龍”的觀念也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一種反映,只不過是拼盤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總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無論是低級形式的感覺、高級形式的思維,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源于客觀世界,都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接下來,老師再給大家講個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隊獵人進山,發現并捕獲了兩個與狼嬉戲相處的小孩,交給了當地米德納布爾孤兒院院長辛格大主教,辛格給他們分別命名:卡瑪拉和亞瑪拉,大的約8歲,小的只有兩歲,她們進孤兒院時,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時間就要像狼一樣嚎叫,專吃生肉;喜歡啃骨頭,用舌頭舔水,沒有感情,饑餓時找食,飽時就休息,晝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亞瑪拉過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瑪拉在別人攙扶了站起來,教她獨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時間;學習語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會四五十個詞并勉強學會幾句話,1929年死于尿毒癥,年約17歲,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歲的孩子。
無獨有偶,據記載,19世紀初,某國有個王子幼年時被人綁架,囚禁在一間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歲被釋放,從未接觸過人后來雖然經宮廷老師盡心盡力的教育,智力還不及常人,死后解剖,發現他的腦溝很簡單,大腦甚至沒有覆蓋小腦,連類人猿還都不如。
在這個故事里,狼孩和王子,從生下來以后,就沒有和人類接觸,從而如此弱智,這個故事說明了,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的產物,具有社會性。
二、意識具有社會性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還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意識是一種社會現象,它具有與生俱來的社會性。
1、從意識的主體來看:意識的主體是社會性的人。
2、從意識產生的動來看:意識是為滿足個人和社會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觀事物
3、從意識的內容來看:意識不僅反映自然現象,而且反映社會現象
4、從意識反映的客觀世界的途徑看:人的意識是在社會實踐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學們請記住兩句話,意識是高度發達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一、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板書設計 )
1、 意識的低級形式——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2、 意識的高級形式——思維刀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3、 錯誤的意識同樣是客觀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觀能動性
1、 從意識的主體看……
2、 從意識產生的動因看……
3、 從意識的內容看……
4、 從意識反映客觀世界的途徑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