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題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
4.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課堂探究:(1)世界上有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
(2)有人說,世界上存在著不運動的物質,例如,某些物體從出現的第一天起就沒動過,大雁塔在西安,故宮在北京就是如此。請你分析一下,這句話錯在哪里?
◇探究提示:教材設置這一欄目的目的是引導我們深刻體會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1)沒有。 (2)此觀點否認了運動的絕對性。大雁塔和故宮處于相對靜止之中。
(1)靜止的含義。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它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的運動。
(2)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這一問題是本課的難點之一。這是因為,學生容易把握形象思維,但缺乏辯證思維能力。對于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容易區分;但對事物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樣,又不這樣,則難以理解。如運動就是運動,靜止就是靜止。對靜止是運動的狀態就難以理解,不易接受。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肯定物質永恒運動的前提下,并不否認物質世界存在著狀態,但認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具體分析如下:
①運動是絕對的。運動的絕對性是一切事物都在運動,一切物質都自始至終貫穿著運動。運動是由物質內部的固有矛盾推動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
②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也就是說,靜止不是絕對不動,是有條件的、暫時的、不顯著的運動,因而是相對的。靜止的相對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其一,就特定的運動形式而言,某種事物在一定的空間之內,不具有某一特定的.運動形式便是靜止。例如坐落在地面上的高樓,相對于地面沒有發生位置移動;坐在。行駛的汽車上,相對于座位,身體在一定時間之內保持靜止狀態等。
其二,就事物的性質而言,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雖然仍屬于量變階段,但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暫時具有質的相對穩定性,從而就顯示出靜止狀態。例如人在其一生的幾十年中,盡管由兒童一少年一青年一中年一老年不斷變化,但由于仍是處于他本身,所以,這個人在死亡之前是處于相對靜止狀態。
③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此處,教材在“相關鏈接”欄目中批判了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如克拉底魯的“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在“專家點評”欄目,批判了將相對靜止絕對化,從而導致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靜止論,如“飛矢不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