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教學案例1
案例:(看我的——)
專家點評:
。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廣性。)
我是專家,我的點評如下:
本課心得:
1、知識方面:(友情提示:同學們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準備中的內容?)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學們是否了解到了我國的一些古代禮儀?現在的鍵盤設計可否需要改進?)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知識準備: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探究
例題示范:
吸毛器的發明
怎樣才能使洗衣機洗后的衣服上不沾事實小面團之類的東西?這曾經是一個令科技人員大感棘手的難題。日本一位家庭婦女在為這個問題所纏繞時,突然想起幼年時在農村山岡上用小網捕捉蜻蜓的情景,既然可以用小網網住蜻蜓,那在洗衣機中放一個小網是不是也可以網住小面團一類的雜物呢?許多科技人員認為她這種想法太缺乏科學頭腦了,對此沒加理睬。這位家庭婦女沒有被權威所嚇倒,經過三年的反復研究實驗,終于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發明出了現在洗衣機上的吸毛器,專利期限為XX年,取得的專利費高達1、5億日元。
點評:(看我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于一定的工具為手段,同客觀對象發生關系。使客觀對象發生某種改變,從中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日本的一位家庭婦女發明了洗衣機上的吸毛器,解決了連科技人員也大感棘手的難題,也說明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模擬練習:
瓦特與蒸汽機
瓦特(jameswatt,1736——1819)英格蘭發明家。1736年1月9日生于英格蘭格林諾克。童年時代曾經在文法學校讀過書,但是沒有受到系統教育。瓦特在父親做工的工廠里學到許多機械制造知識,以后他到倫敦的一家鐘表店當學徒。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學工作,修理教學儀器。在大學里他經常和教授討論理論和技術問題。有一次,一臺紐可門蒸汽機損壞,要瓦特修復。瓦特在修理這種蒸汽機時,弄清全部工作原理,找到了它消耗大量燃料的癥結。1765年他動手設計了一個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汽缸外裝上絕熱套子,使它一直高溫,新的蒸汽機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并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制造了從汽缸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作蒸汽機,并且采用曲柄機構,使往復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運動。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機迅速被各工業部門采用,為產業革命鋪平了道路。1785年,瓦特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點評:
智慧分享:
請同學們也講一個關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趣味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組內交流,后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
案例:(看我的——)
專家點評:(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廣性。)
我是專家,我的點評如下:
本課心得:
1、知識方面:(友情提示:同學們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準備中的內容?)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學們是否認識到實踐對我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