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教學案例2
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知識準備:
1、真理是客觀的、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探究
例題示范:
歪打正著
一天,張飛從曹操處赴宴歸來,對劉備吹胡子瞪眼大發雷霆。孔明問其故,飛答:“都道曹操為人慷慨大方,非也,他是天下第一大小氣鬼。”孔明道:“請將軍細說一二。”飛道:“我剛到曹營,他二話沒說,就對我伸出雙手比了個圓圈,我認為他午飯想讓我吃烙餅。我擺了擺手,雙臂一伸,要吃拉面。他又豎起右手拇指,我跟著豎起右手三指,意思是說,一碗不行要吃三碗。曹操搖了搖頭,又嘆了口氣,我一抹身回來了。”孔明聽罷大笑:“將軍誤會了曹操,他剛才是與你打了個啞謎。”張飛瞪大眼睛看著孔明。孔明說:“曹操雙手畫了個圓圈,意思是我要統一中原。將軍雙臂一展,意思是說,請問我的丈八長矛答應不?曹操豎起右手拇指,意思是我乃漢朝大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將軍豎起右手三指,意思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我們眾人拾柴火焰高,不怕你!曹操搖了搖頭,意思是說,都說張飛繡花粗中有細,果然名不虛傳。此時,他也誤會了將軍,這場啞謎以將軍的勝利而告終。”飛聽罷,釋然,大笑。
點評:(看我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這個故事,與“做賊心虛”、“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等民顏有異曲同工之妙。它說明由于人們的立場不同,觀點和方法不同,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只能有一個真理。真理和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模擬練習:
豬的回答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奶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號叫,并且猛烈地反抗起來。綿羊和奶牛非常討厭小豬的慘叫,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也沒有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說:“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點評:
智慧分享:
請同學們知識準備中的內容,講一個趣味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組內交流,后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
案例:(看我的——)
專家點評:(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廣性。)
我是專家,我的點評如下:
本課心得:
1、知識方面:(友情提示:同學們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準備中的內容?)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學們是否認識到在人際交往中要多換位思考、多考慮、理解別人的感受的重要性?)
第三單元思維方法與創新意識
越讀唯物辯證法,越能感覺到——在什么樣的時間,在什么樣的地點,就要做什么樣的事情。
第七課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知識準備:
(一)聯系的含義、(二)聯系的特點1、普遍性2、客觀性3、多樣性4、條件性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探究
例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