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教學案例2
點評:
智慧分享:
請同學們講一個關于“人生的價值”的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組內交流,后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
案例:(看我的——)
專家點評:
(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廣性。)
我是專家,我的點評如下:
本課心得:
1、知識方面:(友情提示:同學們是否真正理解了人生的價值的有關知識?)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學們如何看待“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這一句話?)
文化在應試中的作用
文化可以影響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也可以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通過下面三個案例,我們可以領略到文化在應試中的魅力。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國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從小就很聰明,年輕時多次參加“智商測試”,總分總在160分左右,屬于“天賦極高”之列。一次,他的一個老熟人----汽車修理工對他說:“嗨!博士!我來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題,看你能不能正確回答。”阿西莫夫點頭答應了。修理工開始說:“有一位聾啞人來到五金店里,想買幾根釘子,對售貨員做了這樣一個手勢:左手指立在柜臺上,右手握拳做出敲擊的樣子。售貨員見狀,先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了搖頭,售貨員明白了,他想買的是釘子。聾啞人買好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買一把剪刀,請問,盲人將會怎樣做?”阿西莫夫順口說:“盲人肯定會這樣----”他說著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狀。修理工笑了,說:“盲人只需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他干嘛要做手勢呀?”
這就是著名的“阿西莫夫的失誤”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同學們要明白:在考試中,任你的頭腦多么聰明,準備得多么充分,如果不認真審題,即使是一道簡單的試題,也會答非所問,謬以千里,以至于遺恨終生。可見,認真審題在考試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
高考前夕,我問學生:“如果一個小孩掉進水缸里,我們應該怎么辦?”話音未落,幾乎所有的學生答道:“砸缸!”我作瞠目結舌狀,“假若水缸里沒有水,我們也要像當年的司馬光那樣將水缸砸碎嗎?”學生們被問笑了,笑過之后,是長時間的安靜。同學們們之所以能這樣回答,是因為在平日學習中只會照抄搬用現成的方法,思維給框死了,出現了思維定勢。
我接著講:司馬光少時經常與伙伴們玩球,一次,球滾進了一個樹洞里,伙伴們蹲在洞前用盡了各種辦法,也沒有將球取出來。此時,一位老嫗過來問明情況后,回家提了一桶水倒進洞里,球被取了出來。伙伴們繼續玩球去了,可司馬光沒有走,他問老嫗:“為什么用水能把球從洞中取出?”老嫗回答:“因為球比水輕,所以進入洞里的水能把球馱出來。”事隔不久,一名小伙們玩耍時掉進水缸里,情急中,司馬光投石砸缸,小伙伴得救了,“司馬光砸缸”成為千古佳話。
在這里,司馬光沒有往缸里灌水,而是砸缸,這是一種創新,而同學們回答的“砸缸”則是照抄搬用。通過上面發生在司馬光身上的兩個小故事,同學們要懂得:解答問題時要問一問自己,這是不是最好的答案,還有沒有最好的答案?并找出幾種答案進行比較,鑒別,擇優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