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教學案
一、綜合解說
【地位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由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大板塊組成。前三單元重在講述辯證唯物主義部分。而本單元則轉向歷史唯物主義,主要追索社會生活的本質,探究社會歷史的規律,尋覓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對人類社會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和利用自然,而對自然的認識和利用是為了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本單元是整個教材的落腳點和歸宿,起到概括和總結全書的作用。
【主要內容】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單元設計為兩課: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第十二課“實現人生的價值”。
第十一課包括兩個框題: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社會歷史的主體。
第一框共設兩目:第一目主要分析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從而深入理解社會的物質性特征。第二目分析了兩大社會基本矛盾,通過這一發現,使人類關于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在社會歷史領域徹底堅持了唯物主義。第三目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這一總趨勢是在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中實現的。
第二框共設兩目:第一目主要講述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教材從社會財富的創造、社會變革的力量角度分析論證了該觀點。第二目是在前一目的基礎上得出的方法論思想,要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同學們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紛繁蕪雜的社會現象歸根到底就由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組成的。明確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了解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在實踐中實現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推動社會前進。
第十二課主要講了人的價值是什么,價值觀具有哪些導向作用及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共分三框。
第一框共設兩目:第一目“人的價值”,主要講了三個問題。首先,闡述了哲學意義上的價值;然后,引發出人的價值問題,重點講了人的價值是什么;最后,概括了如何評價人的價值。第二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首先闡釋了什么是價值觀,然后重點講述了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的導向作用及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的導向作用。
第二框共設兩目:第一目“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主要講了人們進行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第一個標準,即“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第二目“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主要闡述了進行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利益出發點: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第三框“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共設三目:第一目“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主要論
述了人的價值必須在勞動中、在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創造。第二目“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主要闡述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因此,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奉獻社會中實現價值。第三目“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要講述了實現人生價值應具備的主觀條件,即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