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教學案
◇課堂練習:教材中的插圖:“‘地獄’的情景也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和“每個人心目中的上帝”,說明了人們的宗教思想和各種觀念無論多么主觀、神秘,歸根到底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說:“如果上帝的觀念是鳥類創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長著羽毛的動物;假如牛能繪畫,那么它畫出來的上帝一定是頭牛!痹撚^點說明了( )
a.動物也有意識 b.上帝是人腦主觀自生的
c.有什么樣的上帝就有什么樣的上帝觀念 d.上帝觀念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映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人們的各種思想觀念產生的根源是客觀物質世界這一知識點。a項本身錯誤,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動物沒有意識。b項錯誤,上帝作為:宗教中的事物是人腦對現實生活的虛幻的歪曲的反映,不是主觀自生的。c項錯誤,上帝根本不存在,更談不上對“上帝”反映的“上帝觀念”。只有d項與題干相符,上帝觀念的存在源于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歪曲的虛幻的反映。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教材用“相關鏈接”欄目介紹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兩大組成部分——社會存在、社會意識。
(1)、社會存在的含義: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2)、社會意識的含義: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它既包括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社會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形式。
(1)紛繁復雜的社會歷史現象背后,其動因不是人們的社會意識決定人們的社會存在,而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包括歪曲虛假的社會意識,無論其主觀色彩多么濃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種神秘的外衣,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2)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一個人具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所決定,又與他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受到的教育、從事的職業等密切相關。人們所處的社會經濟關系不同、社會實踐不同,所形成的社會意識就不同。在階級社會中,人們的社會意識在不同程度上帶有階級性。不同的階級、同一階級的不同階層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和利益不同,決定了他們的社會意識不同。
(3)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由于社會總是處于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中,所以與之密切相聯系的社會意識也必然要相應地變化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等的變化,人們的社會意識也會發生或早或遲、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變化。
教材用“專家點評”欄目說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不同決定了社會意識的不同,從而使社會意識具有多樣性、時代性、階級性等特征。
◇課堂練習: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時,整個世界爭論不休,“不合倫理”的詛咒聲一度鋪天蓋地。目前,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試管嬰兒”已是很正常的事。人們觀念的變化說明了( )